[发明专利]投影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93783.2 | 申请日: | 2014-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46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林伊柔;吴欣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伊柔;吴欣颖 |
主分类号: | G03B21/00 | 分类号: | G03B21/00;G03B21/14;G03B21/28;G02B13/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机 及其 投影 镜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光学投影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投影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视频技术的进步,投影机越来越普及,其用以将影像清晰地呈现在屏幕上的投影镜头更是核心元件之一。
而随着使用空间的限制,为能在小空间也能达到清晰投影的效果,投影机的投影镜头逐渐往短焦投影镜头的方向进行设计,但为使短距离也能具有良好投射效果,短焦镜头通常会使用数量较多且体积较大的透镜来达到短焦同时又高光学功率的效果。
如此一来,现有的短焦投影镜头不仅体积大且重量重,而无法达成现今所提倡小型化与轻量化的设计,更因内部透镜既多又重,故制作时则必须耗费较长的组立工时,且其材料成本亦较昂贵。
综合以上所述可得知,已知的投影机与投影镜头的光学设计仍未臻完善,且有待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用于提供一种投影镜头,可有效缩小体积及降低成本,且具有高光学效能。
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有一种投影镜头,包括有一中继光学系统以及一投影光学系统,该投影光学系统包含有至少一片透镜以及一反射镜,且该至少一片透镜位于该反射镜与该中继光学系统之间,而该至少一片透镜具有一第一光学侧以及一第二光学侧,且该第一光学侧较该第二光学侧接近该中继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一影像光束通过该中继光学系统,并自该第一光学侧射入该至少一片透镜,再由该第二光学侧离开该至少一片透镜,并通过该反射镜反射后,该光束自该第二光学侧再度射入该至少一片透镜,再由该第一光学侧离开该至少一片透镜;
其中,该影像光源产生装置所产生的该影像光束,通过该反射镜反射,并由该第一光学侧离开该至少一片透镜后,穿透该中继光学系统中最靠近该投影光学系统的部分透镜,再投射至该成像面;
其中,该反射镜的镜径介于该中继光学系统以及该投影光学系统中最大镜径的镜片的镜径0.5倍至1.5倍之间。
依据上述构思,本发明还提供有一种投影镜头,包括有一中继光学系统以及一投影光学系统,该投影光学系统包含有至少一片透镜以及一反射镜,且该至少一片透镜位于该反射镜与该中继光学系统之间,而该至少一片透镜具有一第一光学侧以及一第二光学侧,且该第一光学侧较该第二光学侧接近该中继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一影像光束通过该中继光学系统,并自该第一光学侧射入该至少一片透镜,再由该第二光学侧离开该至少一片透镜,并通过该反射镜反射后,该光束自该第二光学侧再度射入该至少一片透镜,再由该第一光学侧离开该至少一片透镜;
其中,该影像光源产生装置所产生的该影像光束,通过该反射镜反射,并由该第一光学侧离开该至少一片透镜后,穿透该中继光学系统中最靠近该投影光学系统的部分透镜,再投射至该成像面;
更满足以下条件:-20≤CRA≤20,其中,CRA为该投影镜头的主光线角度。
由此,当一光束通过该中继光学系统,并自该第一光学侧射入该至少一片透镜,再由该第二光学侧离开该至少一片透镜,并通过该反射镜反射后,该光束自该第二光学侧再度射入该至少一片透镜,再由该第一光学侧离开该至少一片透镜。
如此一来,通过上述投影镜头的设计,便可有效地达到缩小体积及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具有高光学效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本发明投影机的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投影镜头的结构图;
图3揭露影像光束通过投影镜头投射至成像面;
图4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投影镜头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投影机100,其包含有一影像光源产生装置10以及一投影镜头20。该影像光源产生装置10用以读取一影像来源的影像信息,且具有一片棱镜F,并依据读取的影像信息产生对应的一通过该棱镜F的影像光束P。该投影镜头20用以接收该影像光束P且经过预定效果的光学处理后投射至一成像面。该投影镜头20包含有自接近该影像光源产生装置10的一侧至远离影像光源产生装置10的一侧依序排列的一中继光学系统22以及一投影光学系统24。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伊柔;吴欣颖,未经林伊柔;吴欣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37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印装置、对准方法、以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液晶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