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质多培养池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90816.8 | 申请日: | 2014-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1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许建刚;谢全森;王停军;冯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瑞科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6;C12N1/14;C12N1/12;C12N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刘菁菁;李德魁 |
地址: | 524000 广东省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培养 方法 | ||
1.一种生物质多培养池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工艺分解
针对待培养生物质对单个培养池活性物质的工业化培养过程分解为几个基本工序;
(2)工序分析
分析所述几个基本工序中每个工序所消耗的生产基地资源,包括电力投入、人员投入、供水需求、排水需求、物料投放需求;
(3)负荷分析
列出各工序对生产基地资源的负荷数据,根据基地的投资规模、软硬件条件、管理能力列出基本负荷与极限负荷;
(4)确定单个培养池在一个生产周期中每天的各基本工序负荷消耗;
(5)根据生产目标确定需要培养池的数量,通过负荷累计确定最佳方案;
(5.1)根据生产目标,确定需要n个相同的培养池,第N+1号培养池比N号培养池晚投料t天,同一个培养池前后两个生产周期相隔时间为ΔT天,t为0,1,2,3,,,,k的非负整数,ΔT为0,1,2,3,,,,j的非负整数,且N+1≤n;
(5.2)依次计算当t=0,1,2,3,,,,k时,ΔT=0,1,2,3,,,,j时,的非负整数对生产周期的每天内从1号培养池到n号培养池的各项基本工序负荷消耗进行累计,得到每天内n个培养池各项基本工序的总负荷累计值;
(5.3)比较t=0,1,2,3,,,,k及ΔT=0,1,2,3,,,,j时,步骤5.2所得到的各组总负荷累计值,确定最佳的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多培养池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为微藻和细菌的微生物混合群,所述混合群是微藻、硅藻、酵母、真菌、原生生物、小型浮游生物和细菌的絮凝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质多培养池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来源于根据公布号为CN10201600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所记载方法而获得的微生物生物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质多培养池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工艺分解;
针对待培养生物质对单个培养池活性物质的工业化培养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工序:注水、初次投养料、初次培养、二次投养料、投碳源、培养、排水、抽取物料,每个工序列出对应的英文描述及字母标识,分解后的工艺可以使用字母标识来完整描述生产流程;
(2)工序分析;
(3)负荷分析;
列出各工序对生产基地资源的负荷数据,根据基地的投资规模、软硬件条件、管理能力列出基本负荷与极限负荷;
(4)确定单个培养池在一个生产周期中每天的各基本工序负荷消耗;
(5)根据生产目标确定需要培养池的数量,通过负荷累计确定最佳方案;
(5.1)根据生产目标,确定需要n个相同的培养池,第N+1个培养池比N号培养池晚投料t天,t为0,1,2,3,,,,k的非负整数,且N+1≤n,
(5.2)依次计算当t=0,1,2,3,,,,k时,对生产周期的每天内从1号培养池到n号培养池的各项基本工序负荷消耗进行累计,得到每天内n个培养池各项基本工序的总负荷累计值;
(5.3)比较t=0,1,2,3,,,,k时,步骤5.2所得到的各组总负荷累计值,根据以下原则确定最佳的方案:
A.一个生产周期内各项基本工序的负荷波动平缓;
B.一个生产周期内各项基本工序的负荷没有超出极限负荷;
C.注水工序有部分用水可以直接使用排水工序中排出的水,因此注水量和排水量可以部分对冲,对冲率为30%~<50%,对冲率=可对冲排水量/总进水量×100%;
D.人员投入的工作时间和物料投放均需要考虑满足在上限值和下限值范围之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质多培养池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还包括根据各基本工序负荷消耗绘制负荷曲线,用于反映整个生产基地运行的各种负荷的高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质多培养池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池为方形或长方形培养池,优选的长宽比为1:1~1.3:1,培养池水深:0.5~3.0米,培养水体体积为4000~30000立方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瑞科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瑞科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081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