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陶瓷片状电容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87095.5 | 申请日: | 2014-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1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应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容华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30 | 分类号: | H01G4/30;H01G4/232;H01G4/0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陶瓷 片状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器,尤其涉及一种多层陶瓷片状电容器。
背景技术
中高压电容器为多层陶瓷片状电容器,其引线结构使将片状主体夹于两引线夹角中心位置。中高压电容器的两个重要技术指标,一是电容器的尺寸,二是电容器的抗电击穿强度。目前使用的中高压电容器由于片状主体的厚度不大,并且两引线间的夹角角度较小,使得两引线和片状主体电极边缘的距离太短,这样就容易造成引线和电极之间拉弧,导致电容器耐压击穿。
虽然现在的电容器外形尺寸都较小,但是想在基本不增加电容器的外形尺寸的条件下,较大幅度地提高其抗高压击穿强度却十分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陶瓷片状电容器,可以再基本不增加外形尺寸的条件下,较大幅度地提高抗高压击穿强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层陶瓷片状电容器,包括片状主体、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片状主体包括分别位于其两端的两个外电极以及位于两个外电极之间的第一介质层、第二介质层和第三介质层;
第一介质层具有两个间隔分布且呈小矩形的内电极a,两个内电极a分别与两个外电极连接;
第二介质层具有与两个内电极a位置对应且呈大矩形的内电极b;
第三介质层具有两个与内电极a和内电极b位置对应且呈框式四边形的内电极c;
第三介质层位于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之间并使上述三类介质层依次叠加;
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分别设置在外电极的外部,并且在连接外电极的部分均设置有横向外延段。
作为优选,所述内电极a、内电极b和内电极c分别印刷在第一介质层、第二介质层和第三介质层上。
作为优选,所述内电极a、内电极b和内电极c的边角均为圆角或者弧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三层介质层相互叠加,使其上的各内电极的边缘相对应部分的电力线垂直于各内电极面或者各介质层面,并且使之均匀化。因此可以大大减少由于内电极的边缘电场畸变所引发的击穿几率。另外,框式四边形内电极的实体面积很小,各介质层之间陶瓷介质的直接相接面积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不妨碍各介质层之间的结合,不会出现在烧结时各介质层相互脱离的问题,同时不改变整体外形尺寸。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增加横向外延段,从而增加了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之间的有效距离,有效地避免了电极拉弧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介质层、第二介质层和第三介质层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多层陶瓷片状电容器,包括片状主体、第一引线1和第二引线2,所述片状主体包括分别位于其两端的两个外电极3以及位于两个外电极3之间的第一介质层4、第二介质层5和第三介质层6;第一引线1和第二引线2分别设置在外电极3的外部,并且在连接外电极3的部分均设置有横向外延段10,使第一引线1和第二引线2呈L形,横向外延段10垂直连接于外电极3的中部。
第一介质层4印刷有两个间隔分布且呈小矩形的内电极a7,两个内电极a7分别与两个外电极3连接;
第二介质层5印刷有与两个内电极a7位置对应且呈大矩形的内电极b8;
第三介质层6印刷有两个与内电极a7和内电极b8位置对应且呈框式四边形的内电极c9。
所述内电极a7、内电极b8和内电极c9的边角均为圆角或者弧形,避免边角处的电场畸变,影响电容器的抗电击穿强度。
第一介质层4、第二介质层5和第三介质层6均为多层,第三介质层6位于第一介质层4和第二介质层5之间并使上述三类介质层依次叠加;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第一介质层4、第二介质层5和第三介质层6总共为九层,分别为三层第一介质层4,两层第二介质层5,四层第三介质层6。
第一介质层4、第二介质层5和第三介质层6通过烧结结合成一体。
本发明使用时,经检测实验,各介质层中的内电极的边缘相应部分的电力线垂直于各内电极印刷面,因此大大提高了抗电击穿强度。并且第一引线1和第二引线2之间的有效距离通过横向外延段10得以增加,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电极拉弧现象的发生。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多层陶瓷片状电容器进行了详尽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结构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结构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本发明的变更和改进将是可能的,而不会超出附加权利要求可规定的构思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容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容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70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