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致变色显示元件和显示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6892.1 | 申请日: | 2014-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9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内城祯久;八代彻;冈田吉智;平野成伸;藤村浩;辻和明;高桥裕幸;金硕灿;油谷圭一郎;匂坂俊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理光 |
主分类号: | G02F1/153 | 分类号: | G02F1/15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肖靖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色 显示 元件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电致变色显示元件和显示器件中的至少一种。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代替纸张的电子介质,电子纸的开发已得到积极地进行。作为用作电子纸的显示器件,已经知晓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在本文中,将通过施加电压而可逆地改变光学或物理性质的现象称为电致变色。此外,电致变色显示器件是利用表现出电致变色的电致变色化合物的显色和消色的显示器件。作为用作电子纸的显示器件的技术中的有希望的候选物,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的研究和开发例如材料开发和器件设计已得到广泛进行,因为电致变色显示器件是反射型显示器件、具有保持效果且能够在低的电压下驱动。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1-209688公开了具有如下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件:显示电极与电致变色层的层叠体(stack);在所述层叠体的显示电极侧或电致变色层侧的任一侧提供的具有通孔的膜;以及对置基板,其上提供有与显示电极相对的对置电极。在此,包括多个层叠体,其中在所述多个层叠体各自的显示电极侧或电致变色层侧的任一侧提供具有通孔的膜。
但是,期望进一步抑制光损失。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电致变色显示元件,其包括:显示基板;与所述显示基板相对的对置基板;形成于所述对置基板的与显示基板相对的一侧的对置电极;层叠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与对置基板相对的一侧的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一电致变色层;形成在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之间的单个多孔膜;层叠于所述多孔膜的与显示基板相对的一侧的第二显示电极和第二电致变色层;层叠于所述多孔膜的与对置基板相对的一侧的第三显示电极和第三电致变色层;以及存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之间的电解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显示器件,其包括如前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了电致变色显示元件的一个实例的截面图。
图2是说明了图1中的电致变色显示元件的显示组件的截面图。
图3A和图3B是说明了电致变色显示元件的另一实例的图。
图4是说明了实施例1中的显示电极和对置电极的布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图1说明了电致变色显示元件的一个实例。
电致变色显示元件10具有显示基板11以及与显示基板11相对的对置基板12,而且,在显示基板11和对置基板12之间形成多孔膜13。此外,在显示基板11的与对置基板12相对的一侧顺序层叠第一显示电极14a和第一电致变色层15a,而且,在对置基板12的与显示基板11相对的一侧形成对置电极16。而且,在多孔膜13的与显示基板11相对的一侧顺序层叠第二显示电极14b和第二电致变色层15b。此外,在多孔膜13的与对置基板12相对的一侧顺序层叠第三显示电极14c和第三电致变色层15c。而且,在显示基板11和对置基板12之间存在电解质溶液17。此外,显示基板11和对置基板12通过间隔物18结合。
第一显示电极14a是用于控制对置电极16上的电位并使第一电致变色层15a显色和/或消色的电极。第二显示电极14b是用于控制对置电极16上的电位并使第二电致变色层15b显色和/或消色的电极。第三显示电极14c是用于控制对置电极16上的电位并使第三电致变色层15c显色和/或消色的电极。
第一电致变色层15a、第二电致变色层15b和第三电致变色层15c分别接触第一显示电极14a、第二显示电极14b和第三显示电极14c并分别形成在第一显示电极14a、第二显示电极14b和第三显示电极14c上。
第一电致变色层15a、第二电致变色层15b和第三电致变色层15c各自包括这样的金属氧化物颗粒,所述金属氧化物颗粒带有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而显色和/或消色的电致变色化合物。在这样的情况下,提供了电致变色化合物的单个分子键合至或吸附在金属氧化物颗粒上的状态。从而,将电子从显示电极通过金属氧化物颗粒传输至电致变色化合物是可能的,而且,有效地导致其显色或消色是可能的。
第一电致变色层15a、第二电致变色层15b和第三电致变色层15c由于分别来自第一显示电极14a、第二显示电极14b和第三显示电极14c的电子的授受(供给和/或接受)而以不同的颜色进行显色和/或消色。
在此,如果第一电致变色层15a、第二电致变色层15b和第三电致变色层15c各自固定而不移动电致变色化合物并且确保电连接而不抑制电致变色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涉及的电子的授受(供给或接受),则可将电致变色化合物和金属氧化物颗粒混合成为单个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理光,未经株式会社理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68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料电池系统
- 下一篇: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