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介孔Y型分子筛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083417.9 申请日: 2014-03-07
公开(公告)号: CN104891523B 公开(公告)日: 2019-01-04
发明(设计)人: 高雄厚;刘洪涛;胡清勋;赵晓争;刘宏海;曹立;刘超伟;徐春艳;王宝杰;熊晓云;张莉;赵红娟;王久江;段宏昌;高永福;王林;田爱珍;潘志爽;侯凯军;曹庚振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
主分类号: C01B39/24 分类号: C01B39/24
代理公司: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姚亮
地址: 100007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分子筛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介孔Y型分子筛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合成Y型分子筛的结构导向剂,导向剂的组成为(1‑32)Na2O:Al2O3:(10‑40)SiO2:(200‑500)H2O,采用晶种法替代有机模板剂合成分子筛,凝胶的组成为(1‑100)Na2O:Al2O3:(1‑100)SiO2:(20‑800)H2O,晶种的加入量为凝胶体系中SiO2质量的1%‑15%,在碱性条件水热晶化合成了介孔Y型分子筛。以这种分子筛制备的催化剂对重油的催化裂化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性能,而不使用有机模板剂,且省略了随后的煅烧过程,在保证较高的分子筛合成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了介孔Y型分子筛的合成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介孔Y型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晶种法制备介孔Y型分子筛的方法,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Y型分子筛曾经引起了炼油技术的革命,但是其较小的孔径限制了其对重油大分子的有效裂化。尽管MCM-1、SBA-15等介孔分子筛的问世给重油的加工带来了曙光,但是这些分子筛较弱的稳定性和酸性、以及较高的合成成本都限制了其真正的工业应用。而制备用于重油加工的分子筛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传统的Y型分子筛中引入介孔,同时还保持Y型分子筛的强酸性。

传统的水热处理、酸碱处理等方法可以在Y型分子筛中产生介孔,但是这些过程均会引起分子筛晶格的坍塌。国内外学者曾利用不同的模板技术制备具有介孔结构的分子筛,如采用纳米活性碳、碳气凝胶、纳米碳管为模板剂合成了具有介孔结构的Beta、MFI结构的介孔分子筛,但迄今为止具有介孔结构的Y型分子筛仍然没有合成出来。

Jacobsen等(Jacobsen C.J.H.,et al,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Society,122(29):7116-7117(2002))首先使用纳米碳颗粒(尺寸约为12nm)作为介孔尺寸的模板剂分散于合成分子筛起始的铝硅酸盐凝胶中,使得这些纳米碳颗粒随着分子筛晶体的生长而被包裹住,形成镶嵌纳米碳颗粒的ZSM-5晶体,煅烧脱除镶嵌的纳米碳颗粒从而得到介微孔ZSM-5分子筛。

Xiao等(Xiao F.S.,et al,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 andEngineering Aspects,318:269-274(2008))使用阳离子聚合物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ADMAC)为有机模板剂,结合八面沸石前驱体共同作用下,合成得到了介孔尺寸4nm-50nm的介孔NaX分子筛。Xiao等(Xiao F.S.,et al,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131:58-67(2010))使用四乙基铵根、四丙基铵根小阳离子分别和聚合物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ADMAC)、氯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铵丙烯酰胺共聚物(PDD-AM)介孔尺寸的有机阳离子聚合物为模板剂,合成得到了介孔尺寸5nm-40nm的介孔Beta和ZSM-5分子筛。在此过程中,亲水性的阳离子聚合物很容易溶解于合成体系中,与带负电的硅源有效的相互作用晶化形成分子筛。

Zhu等(Zhu H.B.,et al,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112:17257–17264(2008);Zhu H.B.,et al,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331:432-438(2009))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凝胶为介孔模板剂,合成得到了介孔Beta、ZSM-5、ZSM-11分子筛。

专利CN102689910A采用三甲基硅烷改性聚合物作助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得到介微孔的Y型分子筛。助模板剂的性质介于硬模板剂和软模板剂之间,通过改变助模板剂的分子量可以调变其产生的孔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34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