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铁车辆用过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8323.2 | 申请日: | 2014-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2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厉呈臣;张胜英;黄少东;赵丽娜;米清浩;刘超;李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G5/04 | 分类号: | B61G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张洋 |
地址: | 063035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车辆 过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设备技术,尤其涉及地铁车辆用过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地铁车辆在各大城市广泛应用,车辆的动力来源主要靠受电弓或三轨供电,在车辆制造过程厂内运输及车辆回送过程中,主要采用普通铁路进行运输,车辆无法通过受电弓或三轨供电进行运行,主要靠动力机车进行拖拽运输。由于地铁车辆车钩高度低于动力机车车钩高度,且地铁车辆采用的车钩与动力机车结构不同,为保证车辆的运输,需用过渡装置将动力机车与地铁车辆有效连接,以适应车辆的运输要求。
请参考图1,地铁车辆的车钩通常包括用于与地铁车辆的车体连接的连接端101,连接端101的一端通过牵引杆102与钩头103连接,现有的过渡装置采用与钩头103连接来实现与地铁车辆的连接。
由于地铁车辆采用的钩头103结构不尽相同,而现有的过渡装置都是针对一种地铁车辆的车钩钩头103结构而设计的专用过渡装置,因此,无法用于其他类型的车钩,通用性差。同时地铁车辆的车钩多采用全自动车钩或半自动车钩,钩头103结构复杂,由于过渡装置需要与钩头103相适应而实现连接,因此现有过渡装置的还存在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成本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车辆用过渡装置,以提高通用性、简化结构、降低制造难度和成本。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铁车辆用过渡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装置,用于与地铁车辆的车钩的牵引杆连接;
第二连接装置,用于与动力机车的车钩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在竖直方向上具有设定距离。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的铁车辆用过渡装置,可根据铁路机车的车钩与地铁车辆的车钩的实际高度差,来确定第一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的设定距离,以确保能够实现连接。使用时,通过第一连接装置与地铁车辆的车钩的牵引杆连接,通过第二连接装置与动力机车的车钩连接,从而将地铁车辆与铁路机车连接。由于第一连接装置与地铁车辆的车钩的牵引杆连接,因此过渡装置不受地铁车辆的车钩的钩头结构类型的限制,能够实现与多种类型车钩的连接,提高了过渡装置的通用性,同时,第一连接装置无需采用与地铁车辆的车钩的钩头相适应的结构,因此能够实现第一连接装置结构的简化,降低了过渡装置的制造难度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地铁车辆的车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地铁车辆用过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一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第二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过渡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连接端;102:牵引杆;103:钩头;
201:第一连接装置;202:第二连接装置;203:车钩限位装置;
204:过渡连接件;205: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铁车辆用过渡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装置201,用于与地铁车辆的车钩的牵引杆102连接;第二连接装置202,用于与动力机车的车钩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装置202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201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装置201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202在竖直方向上具有设定距离。
本实施例中,可根据铁路机车的车钩与地铁车辆的车钩的实际高度差,来确定第一连接装置201与第二连接装置202在竖直方向上的设定距离,以确保能够实现连接。使用时,通过第一连接装置201与地铁车辆的车钩的牵引杆102连接,通过第二连接装置202与动力机车的车钩连接,从而将地铁车辆与铁路机车连接。由于第一连接装置201与地铁车辆的车钩的牵引杆102连接,因此过渡装置不受地铁车辆的车钩的钩头103结构类型的限制,能够实现与多种类型车钩的连接,提高了过渡装置的通用性,同时,第一连接装置201无需采用与地铁车辆的车钩的钩头103相适应的结构,因此能够实现第一连接装置201结构的简化,降低了过渡装置的制造难度和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83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