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体位翻转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76278.7 | 申请日: | 2014-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2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牟建民;牟童;孟桂兰;滕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6/04 | 分类号: | A61B6/04 |
代理公司: | 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14 | 代理人: | 周长义;崔民海 |
地址: | 27112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化道 钡餐 检查 体位 翻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能用于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体位翻转,达到规范X线钡餐检查并快速准确完成检查的目的的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体位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钡餐造影应用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已有近70年的历史,随着X线诊断设备的发展和检查用药的不断改进,传统钡餐造影已被上消化道双重对比造影所代替。与胃镜检查相比,上消化道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操作简单,痛苦小,患者容易接受,是目前临床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但是,在上消化道双重对比造影检查中,由于服用产气剂和钡餐后,患者需要短时间内在平卧状态下进行反复的翻转体位使胃壁各部位在均匀涂抹钡餐的情况下,借助胃内充盈的气体进行不同标准部位的X线检查成像。如果这一检查过程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就会造成胃内气体逸出和钡餐大量进入小肠,使检查结果质量下降或难以完成检查,同时可使充盈钡餐的胃和小肠影像相互重叠而影响诊断。另外,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医生对患者的检查是隔室遥控通过喊话进行的,患者对医生的指令很难正确理解,很难按照要求翻转体位和在各标准位置时停留进行检查,最终往往是既耗时费力又得不到理想的检查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体位翻转装置。实现本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体位翻转装置,包括有X线透视检查床、导轨、X线管及X线透视检查床起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X线透视检查床的两端且在两侧导轨内设置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固定板上固定安装第一电机,下固定板上固定安装第二电机,第一电机的第一转轴和第二电机的第二转轴分别穿越上固定和下固定板,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与第一旋转板和第二旋转板固定,第一旋转板和第二旋转板通过一半圆弧形的篮筐连接在一体构成翻转装置; 在篮筐的一侧设有固定带,用于固定患者。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连接线进入操作室的控制台连接控制开关。
本发明以其简洁、方便、灵活的优势弥补了现有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体位翻转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俯卧撑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篮筐,2、连接线,3、X线透视检查床,4、第一电机, 5、导轨,6、上固定板,7、第一转轴,8、第一旋转板,9、X线管,10、X线透视检查床起降装置。11、固定带,12、下固定板,13、控制开关,14、第二电机,15、第二转轴,16、第二旋转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一种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体位翻转装置,包括有X线透视检查床3、导轨5、X线管9及X线透视检查床起降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X线透视检查床3的两端且在两侧导轨5内设置上固定板6和下固定板12,上固定板6上固定安装第一电机4,下固定板12上固定安装第二电机14,第一电机4的第一转轴7和第二电机14的第二转轴15分别穿越上固定板6和下固定板12,第一转轴7和第二转轴15分别与第一旋转板8和第二旋转板16固定,第一旋转板8和第二旋转板16通过一半圆弧形的篮筐1连接在一体构成翻转装置; 在篮筐1的一侧设有固定带11,用于固定患者。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14的连接线2进入操作室的控制台连接控制开关13。由于X线管9可随X线透视检查床3在X线透视检查床起降装置10的带动下,可以从零到九十度的范围内进行起降,因此安装在X线透视检查床3上的翻转装置在水平卧位时可以在医生的操控下进行体位翻转,而在直立状态下,可通过控制开关13对患者进行多轴位透视。同时,在直立状态下,足侧的第一旋转板8及其下固定板12构成X线透视检查床3的踏板。在上述装置结构中,电机可采用盘状电机,以便于节约空间和方便固定。篮筐则采用低密度材料如有机玻璃制作,以保证尽可能减少其对X线的阻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未经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62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