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银多金属矿的碎磨分选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74890.0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4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平紫金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21/00 | 分类号: | B02C21/00;B03D1/02;B03D1/01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3643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银多 金属 分选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物加工技术领域,涉及含银多金属矿的新型碎磨分选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大多数金属矿山中,碎矿与磨矿作业是选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投资巨大、能耗极高的作业,碎磨作业的设备投资占全厂总金额的65%~70%,电能消耗约为50%~65%,钢材消耗高达50%。破碎作业的能量利用效率远远高于磨矿作业,破碎作业的能耗仅占磨矿作业的8%~12%,可以将碎矿与磨矿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确定合理的破碎产品粒度,发挥破碎能耗低的长处,实行多碎少磨,以更精细的破碎作业为磨矿环节提供更细物料,实现磨矿效率提升。随着国家对产业节能降耗要求的日益提高,改进选矿厂碎磨工艺以减小能耗势在必行,这也将成为选矿厂巨大利润增长点。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含银多金属矿的特点是“贫”、“细”、“杂”,传统的破磨工艺很难将多金属共生矿物或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完全分离开,严重影响后续浮选精矿质量和有用矿物的回收率,制约金属矿山选矿的发展。因为球磨机钢耗量较大,在矿浆中产生大量的难免离子,例如Fe3+在合适的pH区间就会吸附在石英表面,活化石英浮选,导致硫化矿精矿中石英含量偏高。因此,在工艺流程中使用高效节能细碎设备以便获得更大的破碎比、达到更细的破碎产品粒度、降低钢耗、提高选矿指标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含银多金属矿石选别目前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含银多金属矿的新型破磨分选工艺,实现“多破少磨”,降低能耗和钢耗,同时又获得品位和回收率均良好的合格精矿。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含银多金属矿的新型碎磨分选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含银多金属矿进行粗破-中破,中破后的物料送入振动筛,筛上返回中破机,筛下进入高压辊磨机进行细碎;
步骤2,将步骤1中细碎产品送入直线振动筛,筛上返回高压辊磨机进行细碎,筛下进入球磨机;
步骤3,将步骤2中的磨矿细度控制在小于0.074mm部分占总重量的65~85%,磨完的矿浆采用混合浮选流程,粗选加入捕收剂、2#油起泡剂(主要成分为萜烯醇),精选不加药剂,扫选加入捕收剂;
步骤4,将步骤3中的精选精矿再磨,控制磨矿细度小于0.0385mm部分占总重量的75~85%,磨后矿浆进行有用矿物分离浮选,三至五次精选,精选时加入抑制剂,将精选获得中矿合并为含银精矿。
所述步骤1中,含银多金属矿含银40~250g/t。
所述步骤1中,含银多金属矿经过粗破-中破,中破后物料进入筛分机,筛孔在35~75mm。
所述步骤2中,振动筛筛网为2~6mm方孔筛或圆孔筛。
所述步骤3中,银的回收率80~95%混合粗精矿。
所述步骤4中,银精矿中含银980.00~4567.00g/t,银的回收率55~62%。
所述步骤3中,粗选和扫选加入的捕收剂是:丁基黄药、丁铵黑药、Z-200、异丁基黄药、乙硫氮和黄药脂类中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步骤4中,精选时抑制剂是:氧化钙、硫酸锌、亚硫酸锌、硫酸钠、亚硫酸钠、硫化钠、二氧化硫、硫代硫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重铬酸盐、氰化物、双氧水和次氯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引入了高压辊磨机,这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细碎设备,产品细粒级多、颗粒内部有丰富的裂纹,容易磨细,同时降低了入磨粒度,可实现“多破少磨”的理念,与常规破磨相比,在-0.074mm含量相同的情况下,有用矿物的单体解离度大,减少了磨矿的段数,从而精简后续浮选流程,降低能耗和钢耗同时又获得品位和回收率均良好的合格精矿。本发明为开发利用我国含银多金属矿石提供了一种新型碎磨分选工艺,为我国含银多金属矿资源经济高效合理开发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闭路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揭示的一种含银多金属矿的破磨分选工艺,其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平紫金矿业有限公司,未经武平紫金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48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