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油降解菌协同降解采油废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9428.1 | 申请日: | 201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3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冯俊生;杨怀成;常杰云;刘兆跃;秦学成;陈皓;程汉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王美华;任晓岚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油 降解 协同 采油 废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除油菌协同降解采油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发初期,通常情况下钻出油井后,原始地层能量如天然水驱、弹性能量驱、溶解气驱及重力驱等可将地层原油通过油流通道举升至地面,这种以自喷开采石油的方式,称为一次采油。一次采油采出液的含水率很低,约5~10%左右。一次采油造成原始地层能量迅速递减,靠原始地层能量开采原油的方式难以维持,这时需要向地底油层注水或注气以补充能量,来实施二次采油。全国大部分油井都采用注水开发的方式进行二次采油。而开发稠油油田则需要将高压水蒸汽从油井注入地层,待注入的高压水蒸气将稠油减粘后,水蒸气的冷凝水为油层提供能量,油水混合的采出液被一起从油井采出。随着油田开发时期的延长,注水或注气的二次采油方式使采出原油含水率不断上升。华东地区各油田的采出液含水率已经超过了85%。近些年来,我国大部分油田相继进入了采用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的三次采油阶段,该技术大面积应用于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与一般油田采油废水相比,三次采油废水具有以下特点:三次采油废水中除了含有大量石油类有机物、悬浮固体颗粒、溶解性矿物质和微生物等常规污染物之外,还含有大量的碱、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等驱油剂,因此三次采油废水COD高、黏度大、乳化程度高、有机污染物稳定性增强、可生物降解性降低。
随着油藏开采时期的延长和采油工艺技术的不断创新,淮安金南油田已进入三次采油阶段,出现了注水量大、采出液量大、采油废水量大、能量资源消耗高的“三大一高”现象。采油废水高达90%以上。废水粘度大,乳化油稳定,另含有溶解性矿物质、酚类化合物、细菌、悬浮固体杂质以及所投加的破乳剂、清蜡剂和降粘剂等采油助剂,具有有机成分复杂且难去除,悬浮物较多且粒径小的特点。采油废水处理后回注,不仅可以减少采油废水外排带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极大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保护金南油田地下油层能量,维持油层压力并提高采油效率。但是回注水水质不合格,特别是回注水中的含油量、固体悬浮物及硫酸盐还原菌(SRB菌)超标,将会堵塞地层渗流孔道,腐蚀生产设施,严重危害注水开采油田。油田回注水处理技术的关键是去除采油废水中的油、细菌和悬浮物。以往处理含油废水主要采用的物理处理和化学方法均存在不足之处,物理法除油效果差且耗时长,化学法消耗大量混凝剂且产生二次污染。微生物法处理含油废水能够避免二次污染,净化效果好,且处理费用低廉,因而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能够筛选出高效降解石油菌对于油田废水的治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并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但是现有微生物法处理含油废水效率较低,废水处理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微生物法处理含油废水效率较低、处理时间较长的不足,提供一种除油菌协同降解采油废水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石油降解菌协同降解采油废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纯化的单一的铜绿假单胞菌、枯草杆菌、门多萨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菌株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pH7.5、35℃、200r/min摇床培养18h,得到种子菌液;
(2)制备种子菌液的驯化培养液;
(3)将步骤(2)制备的驯化培养液按单株菌液等体积比加入发酵培养基中,在pH7.5、35℃、250r/min条件下,培养24~48h,使发酵菌液细胞浓度≥109CFU/mL;
(4)将发酵菌液投入曝气池中进行采油废水的处理。
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的驯化培养液制备方法如下:
取种子菌液加入含有原油样品的培养基,pH7.5、33℃、150r/min摇床培养2d,培养基中原油样品体积含量为1.5%,接种至新鲜的含有原油样品的培养基中;重复上述步骤4次,每一次转接的培养基内原有样品体积含量都以5‰的速度递增,8天后得到驯化培养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94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梯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烧烤调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