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元件基板与应用其的显示面板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49674.0 | 申请日: | 2014-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5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朱育进;郑胜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田景宜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元件 应用 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主动元件基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显示面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尺寸轻薄、高画质与省电成为目前显示面板发展的趋势。一般而言,显示面板的液晶分子会受到像素单元中的晶体管所干扰,使其产生漏光现象,因此可利用遮光矩阵遮蔽漏光区域,以提高显示面板的画质。然而遮光矩阵会使得显示面板的开口率降低,反而会让显示面板更加耗电。因此,如何在遮蔽漏光区域的同时,一并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为目前业界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态样提供一种主动元件基板,包含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第一晶体管与第二晶体管。数据线分别与扫描线交错。第M-1条的扫描线、第M条的扫描线、第N-1条的数据线与第N条的数据线共同定义第一子像素范围。第L条的扫描线、第L+1条的扫描线、第N条的数据线与第N+1条的数据线共同定义第二子像素范围,M、N与L分别为大于一的正整数。第N-1条数据线与第N条数据线之间相距第一间距,且第N条数据线与第N+1条数据线的间相距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第一像素电极位于第一子像素范围内,第二像素电极至少部份位于第二子像素范围内。第一晶体管位于第一子像素范围内,且与扫描线其中一者、数据线其中一者以及第一像素电极电性连接。第二晶体管位于第一子像素范围内,且与扫描线其中一者、数据线其中一者以及第二像素电极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态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含上述的主动元件基板、对向基板与液晶层。对向基板相对主动元件基板设置。液晶层置于主动元件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
因第一晶体管与第二晶体管皆位于第一子像素范围内,第二子像素范围中则无晶体管存在,因此在第二子像素范围中便没有晶体管干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偏转的问题。如此一来,第二子像素范围部份的主动元件基板便能增加其开口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侧视图。
图2为图1的主动元件基板一实施方式的局部上视图。
图3为图1的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局部上视图。
图4为图1的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上视图。
图5绘示沿图2的线段5-5的剖面图。
图6为图1的主动元件基板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上视图。
图7A为沿图6的线段7A-7A的剖面图。
图7B为沿图6的线段7B-7B的剖面图。
图8为图1的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上视图。
图9为图1的显示面板再一实施方式的局部上视图。
图10至13分别为图1的显示面板又多个实施方式的局部上视图。
图14至17分别为图1的显示面板又多个实施方式的局部上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公开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侧视图。显示面板包含主动元件基板100、对向基板600与液晶层700。对向基板600相对主动元件基板100设置。液晶层700置于主动元件基板100与对向基板600之间。
接着请参照图2,其为图1的主动元件基板100一实施方式的局部上视图。如图所示,主动元件基板100包含多条扫描线110、多条数据线120、第一像素电极130、第二像素电极140、第一晶体管150与第二晶体管160。数据线120分别与扫描线110交错。第M-1条的扫描线110、第M条的扫描线110、第N-1条的数据线120与第N条的数据线120共同定义第一子像素范围P1。第L条的扫描线110、第L+1条的扫描线110、第N条的数据线120与第N+1条的数据线120共同定义第二子像素范围P2,M、N与L分别为大于一的正整数。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L=M-1,也就是说,第L条扫描线110即为第M-1条扫描线110,且第L+1条扫描线110即为第M条扫描线110。而为了清楚起见,在图2中,扫描线110皆以M作顺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96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