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便携式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6793.0 | 申请日: | 2014-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53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高在训;金善映;金庭炫;李娜炅;马里奥·瑞波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G09F9/30;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鲁恭诚;郭鸿禧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便携式 终端 | ||
1.一种柔性便携式设备,包括:
折叠部,被构造为在柔性便携式终端的主体的一端处沿着朝向柔性便携式终端的前表面或后表面的方向弯曲;
柔性显示单元,被构造为安装在所述柔性便携式终端的主体上,并被构造为根据所述折叠部的弯曲方向沿着所述柔性便携式终端的前表面或后表面弯曲;
滑动部,被构造为当所述折叠部弯曲时使柔性显示单元的一端能够根据由折叠部和柔性显示单元之间的伸长率的差异导致的压缩或拉伸的差异而滑动,
其中,所述滑动部包括:滑动器;狭槽,被构造为限定所述滑动器的滑动范围,并通过蚀刻所述柔性便携式终端的主体的表面的部分而形成;引导部,被构造为在所述狭槽的两端引导所述滑动器的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折叠部包括自由停止铰链单元,所述自由停止铰链单元被构造为保持所述折叠部的弯曲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折叠部具有不平结构,所述不平结构形成在所述柔性便携式终端的主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自由停止铰链单元被设置为与形成在所述柔性便携式终端的主体上的至少一个不平结构交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滑动部还被构造为:当所述折叠部沿着朝向柔性便携式终端的前表面的方向弯曲时,根据所述折叠部和所述柔性显示单元之间的伸长率的差异,使得柔性显示单元的一端能够沿着朝向柔性便携式终端的外部的方向滑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滑动部还被构造为:当所述折叠部沿着朝向柔性便携式终端的后表面的方向弯曲时,根据所述折叠部和柔性显示单元之间的伸长率的差异以及柔性便携式终端的主体的厚度,使得柔性显示单元的一端能够沿着朝向柔性便携式终端的内部的方向滑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滑动部分别设置在柔性便携式终端的主体的上部和下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柔性显示单元被构造为附着到所述折叠部的多个不平结构中的位于中部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凸表面,并且被构造为附着到所述滑动器的表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所述设备还被包括窄条,所述窄条形成在所述柔性便携式终端的主体上,以与所述柔性显示单元的边缘相对,所述窄条被构造为即使当所述柔性显示单元滑动时,也能覆盖所述柔性显示单元的边缘的部分,
其中,所述窄条还被构造为覆盖柔性便携式终端的由于柔性显示单元的滑动运动而暴露的主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所述设备还包括:钩,设置到所述柔性便携式终端的一端;钩槽,形成在与所述柔性便携式终端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处并且当所述柔性便携式终端折叠时与所述钩结合。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所述设备还包括柔性便携式终端的盖子,所述盖子被构造为围绕柔性便携式终端的除了柔性显示单元的侧表面和后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柔性显示单元保持的最小值基于所述折叠部的顶部的长度、所述折叠部的厚度、所述折叠部的数量、锯齿的长度以及相邻的不平结构之间的角度中的至少一个而确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柔性便携式终端的盖子的边缘包括切除部,所述切除部从与所述柔性显示单元接触的边缘的端部被倾斜地切除,
其中,所述切除部形成为从柔性便携式终端的与所述柔性显示单元接触的盖子的一端处开始到与所述折叠部的上表面的等高线对应的线。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所述设备还包括:
其中,当锯齿的长度等于弯曲的表面的长度时,所述锯齿的长度基于方程式Z=2×(x/2×Cosθ+t)×(θ/360°)×π=(θ/180°)×(x/2×Cosθ+t)×π确定,
其中,x是所述最小值,y是所述折叠部的顶部的长度,t是所述折叠部的厚度,n是所述折叠部的数量,Z是锯齿的长度,Z′是弯曲的表面的长度并且2θ是相邻的不平部分之间的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679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