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构保温一体化承压模板及应用该模板的建筑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0607.2 | 申请日: | 2014-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4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张以超;任宝双;侯建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2/296 | 分类号: | E04C2/296;E04C2/288;E04C2/32;B32B33/00;B32B7/08;B32B7/10;B32B13/04;B32B13/02;B32B3/30;B32B27/14;B32B27/30;B32B27/42;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卓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9 | 代理人: | 周瑞艳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保温 一体化 模板 应用 建筑 施工 方法 | ||
1.一种结构保温一体化承压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粘结层、保温层和第二粘结层,所述第一粘结层内设有第一钢丝网,所述第一钢丝网上固定连接有插筋,所述插筋插入所述保温层,所述第一粘结层上设有若干孔洞,每个所述孔洞对应所述第一钢丝网上一个纵向钢丝和横向钢丝交叉形成的连接点,所述连接点通过相应的所述孔洞裸露于外面,所述第一粘结层为玻化微珠粘结层、胶粉聚苯颗粒粘结层或玻化微珠与胶粉聚苯颗粒混合材料粘结层,所述第二粘结层为玻化微珠粘结层、胶粉聚苯颗粒粘结层或玻化微珠与胶粉聚苯颗粒混合材料粘结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保温一体化承压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结层内设有第二钢丝网,所述第一钢丝网和第二钢丝网均固定连接在所述插筋上,所述插筋穿过所述保温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保温一体化承压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结层和/或所述第二粘结层的外侧面上平铺设有抗裂砂浆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保温一体化承压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裂砂浆层内压入一层或多层玻纤布/玻纤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保温一体化承压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为挤塑聚苯板保温层、膨胀聚苯板保温层或酚醛泡沫板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单侧或双侧外表面设有凸起或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结构保温一体化承压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的底面位于第一钢丝网和靠近第一钢丝网一侧的保温板板面之间或位于所述保温板与第一粘结层之间的界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构保温一体化承压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为外大内小的锥形孔洞。
8.一种建筑施工方法,包括现浇混凝土施工,其特征在于用于容纳现浇混凝土的空间的两个相对大面的设置方式为:固定设置一侧大面基体,支设另一侧模板,使所述模板与所述基体平行间隔固定连接,所述模板采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结构保温一体化承压模板,所述模板上与所述基体相对固定连接的连接位置是通过所述孔洞裸露于外面的所述连接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通过钢丝与所述基体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的一端环绕或捆绑在所述连接点处的钢丝上,所述钢丝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基体上或固定在与所述基体固定连接的其他结构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通过网片固定装置与所述基体相对固定连接,所述网片固定装置由线状材料制成,包括空间螺旋状曲线段、中间直线段和尾部直线段,所述中间直线段与尾部直线段垂直,所述空间螺旋状曲线段勾挂在所述连接点处的钢丝上,所述尾部直线段贴附并绑扎在所述基体本身的钢结构上或与所述基体固定连接的钢结构上,所述中间直线段水平限位支撑于所述连接点至所述钢结构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060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金属检测方法、检测试纸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手术用组织器官隔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