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层大跨劲性阻尼结构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34186.2 | 申请日: | 2014-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4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成张佳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张佳宁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B1/9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26300 江苏省南通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层 大跨劲性 阻尼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层大跨劲性阻尼结构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烈度设防地区的高层建筑已如雨后春笋般耸立,建筑物高层、大开间的功能需求也越来越多。国内高震区许多建筑物通过改造应用阻尼结构进行抗震加固,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建筑物总体造价及改造中的诸多难题大大增加。而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受自身限制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建筑物高层、大跨的功能及绿色环保、经济节能要求。
由此,在新建高层大跨工程中首次通过技术创新,采用劲性阻尼结构施工工艺技术,利用劲性结构并在结构层间设置阻尼装置,提高结构阻尼比,地震时大量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有效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成功地解决了高烈度设防地区高层建筑大开间结构防震抗震难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是目前大震烈度区高层大跨建设领域的重大突破,并逐步得到了推广应用。
这种在高层大跨建筑中采用劲性结构与抗震阻尼结构相结合,利用阻尼结构形成抗震阻尼单元,达到耗能减震的要求,大大节约工程成本,提高了建筑物空间高度及使用舒适度和可靠度,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层大跨劲性阻尼结构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层大跨劲性阻尼结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二次深化;
B)施工准备:对进场钢板、螺杆、阻尼器等材料规格及出厂质量进行验收,各材料型式检验报告齐全方可进行作业;编制作业指导书,对制作安装的工人进行技术安全交底,保证操作人员熟练上岗;
C)阻尼部位梁柱模板安装:首先将需要安装劲性阻尼结构的框架梁及相邻平台提前穿插进行模板支设,涉及到劲性钢梁安装的框架梁侧模及靠近梁两侧平台板暂不安装,便于劲性钢梁及螺杆安装操作;模板排架搭设严格按照方案计算间距及步距进行支设,并采用扫地杆及双向剪刀撑连接使之形成一个整体,将该部位梁板柱加固到位;柱筋四周保护层按照每500高设置一道,并在柱上口采用通长限位撑筋或撑块将柱上口牢牢限位,确保钢梁安装、螺杆预留等整个施工过程中不产生偏移和变形;
D)梁底螺杆穿孔固定钢板安装;
E)梁底筋安放:钢梁就位前进行框架梁底筋布设,根据梁与柱主筋之间的关系,以及螺栓穿孔固定钢板上螺栓孔位置,将梁底底筋等间距或在合理位置进行布置,底筋及底部二排筋保护层采用Φ25钢筋搁铁控制,保证梁筋安装时梁底保护层厚度;
F)劲性钢梁就位;
G)劲性钢梁螺杆安装;
H)钢梁焊接固定:螺杆旋转到位后,根据模板面测量控制线对螺杆上端及劲性钢梁的位置及垂直度进行检查,如有偏差作适当调整后,将劲性钢梁与预埋件进行满焊;同时将预埋件与框架柱筋也进行可靠的焊接固定,确保模板支设及后道各工序施工时不会产生松动或位移,以免影响劲性结构螺杆预留及阻尼结构安装质量;
I)框架梁筋绑扎;
G)螺杆顶端3㎜厚固定钢板限位;
K)劲性混凝土浇筑;
L)阻尼结构螺杆校正复核:用经伟仪从两个方向对结构层间阻尼结构螺杆进行测量校正,并做统计和复查,对结构上下层螺杆尺寸误差超过5㎜的重新进行登记,并在阻尼结构加工制作时做处理;
M)两侧T型钢节点安装;
N)中间销座节点安装;
O)底部工字型钢支座安装;
P)H型支架安装固定;
Q)底座底部高强灌浆料填灌;
R)阻尼器及两侧组合销座安装;
S)侧限板临时角钢割除及现场焊缝检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D)包括如下操作:i.准备安装预埋打孔的主要用具及做好安装前的测量工作;
ii.混凝土浇筑后进行精密测量放线后,将楼层结构面所放轴线引测至梁底及相应的模板平台,作为控制钢梁及螺杆安装的控制线;
iii.按设计图纸中阻尼结构的平面位置及螺杆设计位置,根据螺杆固定钢板与轴线的关系进行定位后,将固定钢板固定在梁底板上,每隔500㎜距离采用铁钉将钢板固定在梁底板上,保证钢筋绑扎及螺杆安装时不产生偏移;
iv.采用相同孔径的钻头将梁底板打孔,该梁底板在拆模后视情况可以重复使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F)包括如下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张佳宁,未经成张佳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41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