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美洲大蠊在制备治疗支气管肺炎的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8205.0 | 申请日: | 2014-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4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光健 |
主分类号: | A61K35/64 | 分类号: | A61K35/64;A61P11/00;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美洲 制备 治疗 支气管 肺炎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美洲大蠊在制备治疗支气管肺炎和支气管炎的药品中的应用。包括慢性支气管肺炎和克雷伯菌性支气管肺炎、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支气管肺炎等,本发明实施可以采用超高压提取方法进行提取美洲大蠊的有效成分,收率高,操作简便,提取物可治疗支气管肺炎,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美洲大蠊提取物在制备治疗支气管肺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为昆虫纲有翅亚纲蜚蠊目蜚蠊科大蠊属昆虫,俗称“蟑螂”,其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中把它列为中品,谓“味:咸、寒;治:血瘀证坚寒热、破积聚、喉咽闭、内寒无子”。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传统中医药资源研究开发的重视,有些学者其进一步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以美洲大蠊醇提物纯化制成的产品“康复新液”,在烧伤、烫伤等外伤创面及消化道粘膜损伤性疾病的治疗上取得的良好疗效,其主要的药理作用体现在消除炎症水肿、促进创面愈合及调节免疫等。美洲大蠊的有效成分有氨基酸、肽类、蜚蠊酮以及微量元素等。
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又称小叶肺炎,为最常见的肺炎。发展中国家小儿肺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病死率和玹死亡率更高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似,小儿肺炎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均居首位。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急性发作期主要是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和平喘。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香烟、烟雾、粉尘、刺激性气体。这些理化因素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导致气道净化功能下降。并刺激粘膜下感受器,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使气管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亢进,气道阻力增加;2、感染因素: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感染因素造成气道粘膜损伤和慢性炎症。病毒感染以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多见。细菌常继发于病毒感染,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葡萄球菌。3、其他:免疫、年龄和气候等均与慢性支气管炎有关。主要病理表现为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后期出现鳞状上皮化生,纤毛变短、粘连、倒伏、脱失。粘膜和粘膜下充血水肿,杯状细胞和粘液腺肥大和增生、分泌旺盛,大量粘液潴留。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轻度纤维增生。病情进展,炎症由支气管壁向周围组织扩散,粘膜下层平滑肌束断裂萎缩,粘膜下和支气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肺泡弹性纤维断裂,进一步发展为阻塞性肺病。
目前,未见美洲大蠊提取物治疗支气管肺炎和支气管炎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美洲大蠊在制备治疗支气管肺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美洲大蠊在制备治疗支气管炎的单味或者复方制剂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美洲大蠊在制备治疗慢性支气管肺炎的单味或者复方制剂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还提供了美洲大蠊在制备治疗克雷伯菌性支气管肺炎单味或者复方制剂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美洲大蠊在制备治疗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支气管肺炎单味或者复方制剂的药物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光健,未经陈光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82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康复新胃漂浮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药物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