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含编码参与产生类视色素的酶的基因的微生物和使用其生产类视色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77601.6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8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金善原;张喜贞;李炫抒;尹相活 | 申请(专利权)人: | 庆尚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
主分类号: | C12N1/19 | 分类号: | C12N1/19;C12N1/21;C12P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庞东成;褚瑶杨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含 编码 参与 产生 色素 基因 微生物 使用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编码参与类视色素产生的酶的基因的微生物和使用其生产类视色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类视色素是与维生素A化学上相关的一类亲脂性类异戊二烯分子。类视色素拥有β-紫罗兰酮环和多不饱和度侧链,具有醇(例如视黄醇)、醛(例如视黄醛)、羧酸(例如视黄酸)基团或酯(例如乙酸视黄醇酯)官能团。已知类视色素在人类健康,如眼睛保护、骨发育和再生、提供抗氧化效应、以及皮肤抗衰老中具有关键作用,并且降低某些癌症的风险。
近年来,类视色素作为有效化妆品和用于抗皱和皮肤疾病治疗的医药来源而受到很大关注。据估计全世界的类视色素市场规模为约160亿美元。化学合成的类视色素是代表性的商业来源。视黄醇通过将化学合成的视黄醛进行酸化或水解而制造,这归因于戊二烯衍生物的还原。但是,此类化学方法的缺点在于例如复杂的纯化操作和不期望的副产物形成。动物从获自水果和蔬菜的类胡萝卜素产生类视色素,但是植物不能合成类视色素。类视色素合成的完整途径仅在具有包含视黄醛作为辅基的细菌视紫红质或变形菌视紫红质的微生物中是可能的。但是,由于微生物产生视黄醛结合蛋白形式,其不适合大规模生产游离类视色素。迄今已经试图使用酶进行用于生物生产的有限尝试,但是结果并不成功。因此,需要开发使用经代谢转化的微生物生产类视色素的生物技术方法。
类视色素化学上非常不稳定,由于其反应性共轭双键所以容易因热、氧气和光被氧化和异构化。另外,类视色素容易被视黄酸生物降解。因此需要更有效地生产类视色素的方法。
在韩国特开专利申请第2008-42387号中,公开了一种大规模生产类异戊二烯的方法、用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基因转化的大肠杆菌和使用其的虾青素。
[专利文献]韩国特开专利申请第2008-42387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安全生产类视色素的微生物。
本发明还提供使用该微生物生产类视色素的方法。
技术方案
1.一种微生物(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所述微生物包含编码参与类视色素产生的酶的基因。
2.在第1项中,所述基因可以编码选自由SEQIDNO2~SEQIDNO9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氨基酸序列。
3.在第1项中,所述基因可以编码下述氨基酸序列:SEQIDNO2、SEQIDNO3和SEQIDNO10中的至少一种;SEQIDNO4和SEQIDNO11中的至少一种;SEQIDNO5、SEQIDNO6和SEQIDNO12中的至少一种;SEQIDNO7;SEQIDNO8;以及SEQIDNO9、SEQIDNO13和SEQIDNO21中的至少一种。
4.在第3项中,所述微生物还可以包含编码SEQIDNO1的氨基酸序列的基因。
5.在第1项中,所述微生物可以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
6.在第1项中,所述微生物可以是酿酒酵母Y2805。
7.一种微生物(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所述微生物包含编码参与类视色素产生的酶的基因。
8.在第7项中,所述基因可以编码选自由SEQIDNO2~SEQIDNO9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氨基酸序列。
9.在第7项中,所述基因可以编码下述氨基酸序列:SEQIDNO2、SEQIDNO3和SEQIDNO10中的至少一种;SEQIDNO4和SEQIDNO11中的至少一种;SEQIDNO5、SEQIDNO6和SEQIDNO12中的至少一种;SEQIDNO7;SEQIDNO8;以及SEQIDNO9、SEQIDNO13和SEQIDNO21中的至少一种。
10.在第9项中,所述微生物还可以包含编码SEQIDNO14和SEQIDNO15的至少一种氨基酸序列的基因。
11.在第9项中,所述微生物可以还包含编码SEQIDNO16~SEQIDNO20的氨基酸序列的基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庆尚大学校产学协力团,未经庆尚大学校产学协力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76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组合物及其用途
- 下一篇:AGSE缺陷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