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管组装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5387.0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20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田边秀宪;图师泰伸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M25/06 | 分类号: | A61M2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孙明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组装 | ||
1.一种导管组装体(10),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前端具有尖锐的针尖(17)的内针(16);
供所述内针(16)穿插的导管;
针尖保护部件(42),其形成有能够供所述内针(16)穿插的穿插孔(55),且当拔出所述内针(16)时至少覆盖所述内针(16)的所述针尖(17);和
挡板部件(48),其配置于设在所述针尖保护部件(42)上的挡板收容部(50)内,当所述内针(16)相对于所述针尖保护部件(42)而后退至规定位置时发生变形来截断所述挡板收容部(50)内的所述内针(16)的移动路径,
所述挡板收容部(50)在所述内针(16)的所述移动路径的侧方具有引导所述内针(16)移动的针引导件(1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组装体(1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挡板收容部(50)中的与所述针引导件(110)相对的内侧壁(51)和所述针引导件(110)之间,配置有所述挡板部件(48)的前端部(48a)。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组装体(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部件(48)形成为V字状,所述V字状的顶点构成所述挡板部件(48)的所述前端部(48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组装体(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插孔(55)具有:所述挡板收容部(50)内的收容空间(50a);从所述收容空间(50a)的前端延伸的前端侧内腔(52a);和从所述收容空间(50a)的基端延伸的基端侧内腔(54a),
所述针引导件(110)具有从所述前端侧内腔(52a)的基端相连的引导面(1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管组装体(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侧内腔(54a)的前端部具有随着朝向前端方向而内径扩大的锥形内表面(116),
所述基端侧内腔(54a)的所述锥形内表面(116)中的前端开口的半径(r)大于所述前端侧内腔(52a)以及所述基端侧内腔(54a)的共同的中心线(a)与所述引导面(112)之间的距离(L3)。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管组装体(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侧内腔(54a)的前端部具有随着朝向前端方向而内径扩大的锥形内表面(116),
从所述前端侧内腔(52a)的前端至所述引导面(112)的基端的距离(L1)大于从所述引导面(112)的基端至所述锥形内表面(116)的基端的距离(L2)。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管组装体(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侧内腔(54a)的前端部具有随着朝向前端方向而内径扩大的锥形内表面(116),
所述前端侧内腔(52a)的基端的直径(R1)小于所述基端侧内腔(54a)中的与所述锥形内表面(116)相比靠基端侧的部分的直径(R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尔茂株式会社,未经泰尔茂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538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