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向蜂窝无线电网络报告WIFI信道测量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74752.6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4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C.理查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24/10;H04W36/14;H04W48/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徐予红;付曼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 无线电 网络 报告 wifi 信道 测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提供WiFi信道测量报告到蜂窝无线电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WiFi(也称为WLAN),已成为用于在非许可无线电频谱中的数据通信的普遍存在的无线技术。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标准IEEE802.11定义了由WiFi接入点AP使用的协议栈和功能。在被许可的无线电频谱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长期演进3GPPLTE中,无线通信技术正被快速部署。LTE是第四代无线蜂窝通信。LTE的协议栈当前由3GPP定义。蜂窝数据使用中的快速增长已促使无线运营商转向使用WiFi作为从拥塞的被许可的无线电频谱卸载业务的方式。
WiFi和蜂窝无线电网络传统上相互单独实现和操作。例如,图1示出已知蜂窝无线电网络10和已知WiFi网络20。即使每个网络10和20提供的覆盖可在某些区域中重叠,每个网络10和20也是相互独立的。蜂窝无线电网络包含多个基站12,基站12包含通过称为小区的定义的地理区域进行通信的无线电。基站12例如可以是演进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或LTE网络的演进节点B、eNB、基站。基站12的空中接口可以是在下行链路上的正交频分多址OFDMA和在上行链路上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C-OFDMA。
每个基站12可以使用S1协议与服务网关S-GW14进行通信。S-GW14是在基站12与因特网和/或回程网络之间的通信接口。因此,SGW14路由和转发用户数据分组,同时也充当在eNB间切换期间用于用户平面的移动性锚点,并且充当用于在LTE与其它3GPP技术之间的移动性的锚点。
基站12也与移动管理实体MME16进行通信。MME16是用于LTE接入网络的控制节点。MME16负责闲置模式UE24、用户设备、包含重新传送的跟踪和寻呼过程。MME16涉及承载激活/停用过程,并且也负责在UE初始进入LTE网络时和在LTE内切换时选择用于UE24的S-GW14。
MME16负责验证用户,生成和分配临时身份到UE,授权UE24驻扎在服务提供商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并且实施UE漫游限制。MME是在网络中用于非接入层NAS信令的加密/完整性保护的终端点,并且处理安全性密钥管理。MME16也支持信令的合法监听。此外,MME16也提供用于在LTE与第二代/第三代2G/3G接入网络之间的移动性的控制平面功能。
WiFi网络20包括无线接入点22。每个WiFi接入点用作诸如计算机的用户设备24与因特网之间的通信接口。称为热点的一个或多个(互连)接入点的覆盖能够从小到几个房间的区域扩展到大到许多平方英里。更大区域中的覆盖可要求一组具有重叠覆盖的接入点。
诸如通信网络10的蜂窝无线电网络和WiFi网络20利用两个独立的无线电空中接口和网络,每个具有其自己的操作、监管和管理OAM基础设施。由于两个网络体系结构是分离的,因此,在两个网络之间执行订户数据会话的快速和可靠移动性(切换)的能力受到严重限制。例如,使用现今的单独网络,从LTE到WiFi并返回而不丢失数据分组的无缝漫游是相当复杂的任务。
现在制造的大部分的智能电话装置包含3GPP蜂窝(3G和4G)和WiFi能力。这些用户设备24具有用于每个技术的单独无线电和协议栈(称为双栈或双无线电)。两种无线技术同时并且独立地操作。没有方法使蜂窝无线电网络知道WiFi链路的无线电状态。因此,蜂窝无线电网络不能做出关于WiFi链路的使用的任何准许、移动性或负载平衡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利地提供了用于提供WiFi网络信道的测量到蜂窝无线电网络的方法和装置。根据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在蜂窝无线电网络的节点处准备对至少一个WiFi信道的测量的请求的方法。测量将由具有WiFi收发器和蜂窝无线电收发器的至少一个用户设备提供。方法包含从蜂窝无线电网络的节点传送请求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蜂窝无线电网络的节点从至少一个用户设备接收至少一个WiFi信道的至少一个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47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