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方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3829.8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8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上坂正宪;高岛稔;今村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1D8/12 | 分类号: | C21D8/12;C22C38/00;C22C38/60;H01F1/16;H01F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向性 电磁 钢板 制造 方法 | ||
技术区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变压器、发电机等的铁芯所使用的方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具体来说,涉及板厚为0.15~0.23mm的超薄且低铁损的方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含有Si且晶体取向在{110}<001>方位(高斯取向,Goss Orientation)或{100}<001>方位(立方取向,Cube Orientation)上高度地取向的方向性电磁钢板因其表现优异的软磁特性,所以作为在商用频率区域中使用的各种电气设备的铁芯材料被广泛使用。就用于这样的用途的方向性电磁钢板而言,一般情况下,要求表示以50Hz的频率磁化至1.7T时的磁损的铁损W17/50(W/kg)低。其理由为,发电机、变压器的效率能够通过使用W17/50的值低的铁芯材料而大幅地提高。因此,对铁损低的材料的开发的探求越发变强。
电磁钢板的铁损由依赖于晶体取向、纯度等的磁滞损耗与依赖于板厚、电阻率、磁畴的大小等的涡流损耗之和表示。因此,作为降低铁损的方法,已知有提高晶体取向的累积度(integration degree)来提高磁通密度从而降低磁滞损耗的方法,和通过使提高电阻的Si的含量增加、或减小钢板的板厚、或使磁畴细分化来降低涡流损耗的方法等。
在这些降低铁损方法中,就使磁通密度提高的方法而言,例如,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内容,在将AlN作为抑制剂(inhibitor)的方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中,添加Ni且根据Ni添加量以规定的范围添加Sb,由此对于一次再结晶晶粒的生长得到极强的抑制力效果,不仅能够谋求一次再结晶晶粒织构的改善和二次再结晶晶粒的细化,而且能够减小轧制方向相对于{110}<001>方位的平均面内偏移角,能够大幅降低铁损。
另外,就减小板厚的方法而言,已知有利用轧制的方法和进行化学研磨的方法,但通过化学研磨减薄的方法的成品率大幅降低,不适于工业规模的生产。因此,对于减薄板厚的方法,主要使用利用轧制的方法。但是,若进行轧制来减薄板厚,则存在最终退火中的二次再结晶变得不稳定,难以稳定地制造磁特性优异的产品的问题。
对于该问题,例如,专利文献3中提出,在以AlN为主抑制剂、以强压下最终冷轧为特征的薄单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中,通过在复合添加Sn和Se的基础上还添加Cu及/或Sb来得到优异的铁损值的方案,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在板厚0.20mm以下的薄单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中,通过添加Nb来促进碳氮化物的微小分散从而强化抑制剂,提高磁特性的方案。另外,在专利文献5中提出如下方法,减薄热轧板的板厚,降低卷材(coil)的卷绕温度,通过对最终退火模式进行适当控制,来以一次的冷轧制造磁特性优异的薄单向性电磁钢板,专利文献6中提出如下方法,通过使热轧卷材的板厚为1.9mm以下,来由一次冷轧法制造0.23mm以下的方向性电磁钢板。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33576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335757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公平07-01795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06-02574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公平07-042507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04-3415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作为降低方向性电磁钢板的铁损的方法,适用上述的现有技术,通过轧制减薄板厚而使涡流损耗降低是有效的。但是,在最终冷轧后的板厚为0.15~0.23mm这样的超薄的方向性电磁钢板中,即使适用上述现有技术所公开的技术,依然会在卷材的一部分中产生二次再结晶缺陷,产生成品率下降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上述问题点,提供有利于制造即使在板厚为0.15~0.23mm的超薄的方向性电磁钢板中也能够稳定地进行二次再结晶并且产品卷材内的铁损均匀且铁损极低的方向性电磁钢板的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38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