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抑制酪氨酸酶的酶活性的适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3500.1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4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J·H·科沙尔;R·库菲尔斯特;S·施内博特;E·多斯;J-J·图尔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LVMH研究公司;国家健康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115 | 分类号: | C12N15/115;A61K31/7088;A61P17/00;A61Q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程云 |
地址: | 法国圣让***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抑制 酪氨酸 活性 | ||
本发明涉及可抑制酪氨酸酶的酶活性的用于将酪氨酸转化成L‑DOPA和多巴醌的DNA适体,及其皮肤学和化妆品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色素或淡化皮肤化妆品和皮肤学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在人类中,在皮肤、毛囊或眼睛中黑色素的合成和分布造成色素沉着。色素沉着是遗传预先限定的。控制色素沉着的基因直接作用于色素细胞,或间接作用在色素细胞,尤其是角质细胞的环境中。
作用于色素细胞的许多基因已被得到鉴定和表征,其产物是控制黑色素合成的蛋白、黑素体结构蛋白,或控制黑素体生物合成和运输的蛋白。
在刺激黑色素生成的外源性因素中,紫外线排名第一。炎症和氧化胁迫(例如,如由污染引发的那些)刺激黑色素合成。这些胁迫直接作用于黑素细胞,以及也通过激活角质细胞使其随后释放因子如细胞因子或激素而间接地作用。这些因子(如白介素、α-MSH、内皮素1和前列腺素E2)启动导致黑色素合成的反应的序列。这些与真皮-表皮交界的疾病相关的重复刺激引起形成异质性皮肤色素沉着,例如,表现为雀斑,黑斑病或着色斑。
由在皮肤中过量黑色素所引起的色素沉着过度,其由内在因素(如内分泌、代谢或遗传因素)或外在的因素(如光敏、物理、化学或抗炎剂等等)所造成,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有时是紧密联系的并难以确定。黑素细胞活性过度导致过度产生黑色素,造成了大多数的色素沉着过度。这些色素沉着过度发生在面部或手部,以及显示为更暗或更深色的区域或斑点,造成皮肤异质性色素沉着。
所有黑色素来自共同合成途径,其涉及氨基酸、酪氨酸和关键酶酪氨酸酶,酪氨酸酶可以是游离的或以酪氨酸酶/酪氨酸-相关蛋白-1复合物的形式存在。酪氨酸酶将酪氨酸转化为DOPA,继而将其转化为多巴醌。从多巴醌开始可能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形成褐黑素,另一条途径形成真黑色素。在真黑色素途径中,多巴醌导致多巴色素的形成。经由形成二羟基吲哚或二羟基吲哚羧基,多巴色素导致形成真黑色素。酪氨酸酶是在该反应顺序中的关键酶,其通过在此顺序的若干反应中单独催化或者通过与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形成复合物来催化而导致黑色素的形成。
因此,为了防止色素沉着过度和抑制黑色素生成,抑制或消除皮肤中的酪氨酸酶的活性是非常重要的。
黑素细胞表达酪氨酸酶。因此,已构想过开发特异性酪氨酸酶抑制剂。
用于调节皮肤色素沉着的天然或合成的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多种类型的机制起作用:
·通过角质细胞来阻断黑素细胞的刺激,或
·通过在指定点阻断黑色素合成途径,或
·通过阻断黑素体的转移,或
·通过降低黑素细胞的数量。
这些作用机制之中,脱色素剂可以是酪氨酸酶的酶活性的抑制剂。
用于调节皮肤色素沉着以及抑制酪氨酸酶的酶活性的第一活性剂是汞盐、氯化汞、汞氯化胺。汞与铜竞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从而抑制黑色素合成的前两个阶段。然而,汞是剧毒物质。已推荐氢醌、氢醌醚或衍生物。其通过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来起作用。然而,它诱导线粒体改变以及具有副作用,如刺激或过敏。这些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显示出具有皮肤癌和抑制精子发生的风险。
局部使用有效、无害的脱色素物质在化妆品和皮肤学领域是备受追捧的。这些物质特别用于治疗由于黑素细胞机能亢进造成的区域性色素沉着过度(如特发性黑斑病)、由于黑素细胞机能亢进造成的局部色素沉着过度(如称为晒斑和老年斑的色素沉着斑)、意外色素沉着过度(如光敏作用或损伤后愈合),同时用于治疗白斑病如白癜风。在后者的情况下,缺乏使皮肤重新着色的能力,则减弱褪色区周围的色素沉着以赋予皮肤更同质性的颜色。
脱色素物质也用作皮肤漂白剂(尤其是上述那些,其对紫外线高度反应性)以淡化肤色(特别是脸和手)以便保持可能最浅的皮肤颜色,或减少紫外线的着色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VMH研究公司;国家健康科学研究所,未经LVMH研究公司;国家健康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35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