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高耐候性的由聚碳酸酯制成的多层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66923.0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05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A.迈尔;V.塔拉韦拉;G.马尔韦斯蒂蒂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7/04 | 分类号: | C08J7/04;B32B27/20;B32B27/36;C08K5/00;C08K5/08;B05D7/04;B32B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周铁;林森 |
地址: | 德国莱***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高耐候性 聚碳酸酯 制成 多层 | ||
具有高耐候稳定性的多层结构,其包含a)含有至少一种热塑性聚合物的基底层,b)在所述基底层的至少一面上的覆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进一步包含:a1)0.02重量%至0.2重量%的至少一种结构(1)或(2)的蒽醌基着色剂,其中结构(1)中的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H、OH、OR5、NH2和NHR5,其中R5选自烷基、环烷基、苯基和取代的稠合苯基,且其中R3是H、烷基、烷氧基,且其中R4是H、OH和对甲基苯基‑NH‑,和结构(2);a2)0.01重量%至1.00重量%的一种或多种脱模剂,且所述覆盖层由基于聚硅氧烷或聚丙烯酸酯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涂层构成并含有至少一种紫外线吸收剂并具有2‑15微米的层厚度。
本发明涉及具有高耐候稳定性的由聚碳酸酯构成的深色多层结构。这些多层结构还具有玻璃状深光泽效果。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制造这些多层结构的方法和组合物。
该多层结构优选由聚碳酸酯或聚碳酸酯共混物形成。该聚碳酸酯共混物可包含其它聚合物,例如弹性体或接枝聚合物或其它热塑性塑料,例如聚酯。
特别优选的共混配合物是例如,如例如DE-A 2 035 390(=US-A 3 644 574)或DE-A 2 248 242(=GB-A 1 409 275)和Ullmanns, Enzyklopädie der Technischen Chemie[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第19卷(1980), 第280页及其后中所述的橡胶改性的乙烯基(共)聚合物,例如ABS聚合物(乳液、本体和悬浮ABS)。作为共混配合物,尤其合适的是聚酯,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本发明还涉及本发明的多层结构作为机动车部件的板或作为多媒体外壳的框架部件的用途。
迄今缺乏具有玻璃状光学性质的由聚碳酸酯构成的多层系统,尤其是多层聚合物模制品。这些多层结构尤其适用于机动车外部部件。它们必须具有优异的表面质量和深光泽效果,以及优异的耐候稳定性。该用途包括窗玻璃,例如滑动天窗的框架部件。由于机动车的高寿命,尤其是在高价值汽车领域中,重要的是在使用寿命的持续期间内没有明显损害地保持该材料的所需高级颜色印象 - 在此特别是黑色的深光泽效果。
这些多层结构在用于汽车行业时与通常材料,例如玻璃相比提供许多优点。这些的实例包括提高的防裂性和/或重量节省,这在汽车的情况下能实现交通事故时更高的乘客安全性和更低的燃料消耗。最后,含有热塑性聚合物的材料由于更容易成型而具有大得多的设计自由度。
机动车、轨道车辆和航空行业中以及基础设施行业中所用的车辆外部部件必须另外具有更长寿命并且绝不能在此期间变脆。此外,颜色和光泽效果在此寿命期间只应微不足道地改变(即使改变的话)。此外,该热塑性部件必须具有优异的抗划伤性。
由于所需的长寿命和由于高表面质量和深光泽效果,所用材料通常是玻璃。玻璃对UV辐射不敏感,具有低划伤敏感性并且其机械性质长期不变。由于所用颜料是无机氧化物,例如氧化铁,颜色性质也几乎长期不变。但是,不可能在热塑性材料中使用这些颜料,因为这造成相应基质降解。
但是,由于塑料的上述优点,需要既具有热塑性塑料的良好物理性质又具有相应黑色玻璃的高表面质量以及所需深光泽效果的材料。
在透明热塑性塑料中,例如,基于聚碳酸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聚合物特别适合用作机动车用途中的外部部件。由于其高韧度,聚碳酸酯特别具有用于此类最终用途的极好性质状况。
为了改进热塑性材料的寿命,已知可以为它们提供UV防护和/或抗划伤涂层。此外,大量已知的着色剂具有高耐光性。
为了实现热塑性部件的深黑色,根据现有技术特别使用炭黑。特别使用纳米级炭黑,以便不会不利地影响表面质量。也已知可以另外使用着色剂以改变或改进黑色印象。但是,炭黑通常仍是该配方的主要成分,因为其在可见光谱的所有区域中都具有高和均匀的吸收性。此外,炭黑在UV范围中也吸光并因此是有效的UV防护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69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