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程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61560.1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29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上田浩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钢建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2F9/22 | 分类号: | E02F9/22;F15B11/02;F15B11/02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崔幼平;李婷 |
地址: | 日本广岛***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装置 工程机械 控制阀 液压致动器 背压补偿 行走马达 行走操作装置 背压控制部 操作检测器 下部行走体 动力损失 返回管路 附属装置 操作量 回转体 液压泵 气蚀 连结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能够同时实现气蚀防止和动力损失减少的工程机械。工程机械包括:下部行走体;上部回转体;前附属装置;包含行走马达(13、14)的多个液压致动器;液压泵(10、11);对应于各液压致动器的多个控制阀(16~21);对应于各控制阀(16~21)的多个操作装置(22~27);对所述操作装置中行走马达的操作装置(25、26)的操作进行检测的行走操作检测器(38、39);在连结各控制阀与箱体的返回管路(28)中产生背压且具有能够在高压设定值和低压设定值之间切换的设定压力的背压补偿阀;以及在行走操作装置的行走操作量较大时进行使背压补偿阀(29)的设定压力为低压设定值的背压降低控制的背压控制部(31、3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行走式的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像液压挖掘机那样,具备包含左右行走装置而被行走驱动的下部行走体。
背景技术
以图4所示的液压挖掘机为例对本发明的背景技术进行说明。
该液压挖掘机包括:履带式的下部行走体1;绕垂直于地面的轴X回转自如地搭载在该下部行走体1上的上部回转体2;作为操纵室而搭载于上部回转体2的驾驶室C;以及安装于该上部回转体2的前附属装置AT。前附属装置AT用于进行挖掘等作业,包含:起伏自如的动臂3;安装于该动臂3的远端的斗杆4;安装于该斗杆4的远端铲斗5;以及使上述部件工作的液压致动器,即动臂工作缸、斗杆工作缸和铲斗工作缸6、7、8。所述下部行走体1包含履带式的左右行走装置9,两行走装置9分别由未图示的行走用的液压马达即行走马达来驱动。
该液压挖掘机还包括:用于回转驱动上部回转体2的作为液压致动器的未图示的回转马达;向以上说明的液压致动器供给工作油的液压泵;以及位于该液压泵和上述各液压致动器之间的多个控制阀,上述各液压致动器通过经由上述控制阀而被供给的工作油来驱动。各控制阀例如由液压先导切换阀构成,且分别通过遥控阀来操作。
该液压挖掘机中,在如回转马达或行走马达的制动动作时那样,液压致动器的实际速度超过从液压泵流入的流量所对应的速度时,有可能发生气蚀。以往,作为防止气蚀的方法,在连接各控制阀与箱体的返回管路中设置背压补偿阀。该背压补偿阀通过产生背压来防止上述气蚀。
图5是以往的被压系统的模式图。该背压系统包含:液压泵50、在图5中例举为液压马达的液压致动器52、控制阀54、连接控制阀54和箱体T的管路56、以及设置在该返回管路56中的背压补偿阀58。背压补偿阀58一般由设定压力不变的固定式的阀所构成,产生与其设定压力相当的背压。
另一方面,专利文件1中公开了采用设定压力可变的可变式背压补偿阀的技术。该技 术中,在回转时或行走时,将上述可变式背压补偿阀的设定压力设定为高压,以确保该背压补偿阀的气蚀防止功能,另一方面,在前附属装置的各工作缸工作时,将上述设定压力设定为低压,以减少动力损失。
采用上述固定式及可变式的背压补偿阀的技术都存在动力损失较大的问题。首先,关于固定式的背压补偿阀,其设定压力固定为从防止气蚀的观点来决定的高压的一定值,因此,在没有发生气蚀危险的状况下,会产生必要以上的高背压而导致过大的动力损失。在采用可变式的背压补偿阀的技术中,在行走时,该背压补偿阀的设定压力也与其操作量无关而一律被设定为高压,因此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动力损失。具体而言,关于行走时的气蚀,实际上在以缓慢地行驶于下坡路的情况为代表的行走操作量较小的状况下,可能会发生气蚀,另一方面,例如在行走用的遥控阀被满程操作的高速行走时,因流过行走马达的流量较大而使回路压力损失较大,由此产生充分的背压,因此,实际上发生气蚀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在行走时一律将背压补偿阀的设定压力设定为高压的以往技术中,在高速行走时也存在产生不必要的背压而增大动力损失的问题。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7-180190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钢建机株式会社,未经神钢建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15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钢托梁
- 下一篇:填料悬浮液及其在造纸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