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扎器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9624.4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08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J·卡姆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8 | 分类号: | A61B17/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苏娟 |
地址: | 美国内***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扎 及其 使用方法 | ||
公开一种结扎设备,其包括附接到例如内窥镜的结构的穿入端并与其同轴的筒形结扎器和位于结构的相对端处的绳拉动组件。可拉动绳卷绕在绳拉动组件上以延伸经过内窥镜内的作业通道,由此穿入结扎器。医生可经由内窥镜的操作端观看,以观察例如结扎器的结扎端前部的肉体。结扎器包括在绳拉动时相对于彼此转动的同轴内筒和外筒,由此引起一筒相对于另一筒侧向运动,并从结扎器的结扎端弹出结扎物。绳拉动组件通过相对弓形臂和横向可移除销安装在内窥镜上。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非临时申请要求于2012年9月14日提交的相同名称的本申请人的在先临时专利申请序列No.61/701357以及于2012年9月28日提交的相同名称的本申请人的第二在先临时专利申请序列No.61/707111的优先权,这两个在先临时专利申请通过引用整体合并于此。然而,在任何这些在先临时专利申请和本非临时申请之间存在任何不一致的情况下,应该以本非临时申请为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扎器设备和方法,并且在一种特定实施方式中,涉及一种食道结扎器和食道结扎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静脉曲张治疗的方法以及通用结扎方法在本领域一直为人知晓。对于人类和非人类组织来说一直如此。
食道静脉曲张是增大的食道静脉。这经常使慢性肝病复杂化。食道静脉曲张会破裂和流血,可能造成死亡。可以进行静脉曲张的结扎以治疗明显流血的静脉曲张。结扎也可预防性地进行,以便在其开始流血之前破坏静脉曲张。在结扎过程期间,静脉曲张被抽吸到结扎器的中空空间内,并且带被释放到组织之上使其勒束。勒束导致组织死亡并随后结痂以消除静脉曲张。
结扎的过程可以进一步通过内窥镜或用于进入或穿入人体、动物、鱼或其他实体的内部方位的其他装置实现。内窥镜通常包括刚性或柔性管、光递送系统、将来自被观看物体的图像传递到观看者的透镜系统以及联接到刚性或柔性管以允许医疗器械进入的附加通道。
通过Wilson Cook and Boston Scientific制造的当前使用的静脉曲张结扎器使用具有附接小球的条带,拉动橡胶带离开附接到内窥镜的末端的圆筒。条带被拉动经过内窥镜的作业通道并经过圆筒的内部开口部。条带接着分成附接有小球的两个部分(两个条带)。这两个条带接着放置在圆筒的相对侧之上。橡胶带接着放置在条带上,使得每个带通过圆筒的两侧上的单个小球分离。在条带被拉动时,小球分别在圆筒的前部边缘之上拉动橡胶带,并结扎抽吸到圆筒内的组织。条带的拉动通过附接到观测设备的手柄的机械装置进行。机械装置包括附接有该条带的旋钮。在旋钮通过操作者转动时,条带围绕其中央部分卷绕,因此拉动条带并使其缩短,将带从附接圆筒释放到内窥镜的末端。因此,这些静脉曲张结扎器的橡胶带和小球造成插入身体的圆筒的外表面粗糙化,因此使其难以将结扎器插入较小孔口。另外,这些装置不设计用于重新加载带。
其他现有技术装置包括单带装置。这些装置通过条带的简单拉动而只允许单带从拉入外筒的内筒的表面脱离。这些装置不提供多带的脱离。
另一现有技术结扎器在Koe等人的美国专利No.7641652(“Koe对比文件”)中公开。Koe对比文件公开一种大型结扎装置,其基本上与内窥镜的端部间隔开地安装。Koe装置包括安装臂和围绕内窥镜的穿入端的其他结构,并且结扎装置横向于内窥镜观看部件。Koe装置挡住了操作者对于待结扎材料的观看,使得结扎过程困难,并且需要操作者大量训练来相对精确地使用该装置。Koe装置同样是庞大的,并包括大量边缘、丝(包括转动丝)和难以引入食道(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的其他部件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已经认识到现有技术装置的缺点。因此,本申请人开发了一种大致管状的结扎器,其能够安装到内窥镜,结扎器的轴线与内窥镜的作业端的轴线大致对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扎器的轴线平行于内窥镜的作业端的中心轴线,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与内窥镜的作业端的中心轴线同轴。结扎器通过围绕结扎器轴线转动并由此相对于第二结扎器结构运动第一结扎器结构来将一个或多个结扎带推离结扎器的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高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96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