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3798.X | 申请日: | 2013-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8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岩本明久;尾崎正实;西村智彦;齐藤浩二;植畑正树;中田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2F1/133;G09G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及其 驱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包含:液晶面板,其包括液晶层和夹持该液晶层的2个基板。在该2个基板中的一方设置有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设置有与该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的交叉点对应地配置为矩阵状的多个像素形成部。各像素形成部包含:薄膜晶体管(TFT),其栅极端子连接到通过对应的交叉点的扫描线,源极端子连接到通过该交叉点的数据线;以及用于写入通过数据线传输的数据信号的像素电容等。另外,在上述2个基板中的另一方,有时会设置上述多个像素形成部共用的共用电极。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还包含:驱动上述多条扫描线的栅极驱动器(扫描线驱动电路);以及驱动上述多条数据线的源极驱动器(数据线驱动电路)。
如上所述,数据信号是通过数据线传输的,但各数据线无法一次(同时)传输多行的数据信号。因此,数据信号向像素形成部内的像素电容的写入例如是1行1行依次进行的。因此,栅极驱动器包括含有多级的移位寄存器,从而使得多条扫描线按每个规定期间依次被选择。
在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即使利用者切断了电源,有时也无法立即将显示清除,而会残留如残影这样的图像。其原因是,当装置的电源切断时,保持于像素电容的电荷的释放路径被切断,残留电荷会储存在像素形成部内。另外,当在像素形成部内储存有残留电荷的状态下装置的电源接通时,会产生因基于该残留电荷的杂质的偏差而导致的闪烁的产生等显示质量的下降。对此,例如已知如下方法:在电源切断时,使所有的扫描线成为选择状态而向数据线施加黑电压,由此使面板上的电荷释放。
以往,栅极驱动器大多是作为集成电路(IC)芯片搭载于构成液晶面板的基板的周边部,但近年来,在基板上直接形成栅极驱动器的情况逐渐增多。这样的栅极驱动器称为“单片栅极驱动器”。另外,包含单片栅极驱动器的面板称为“栅极驱动器单片面板”。
在栅极驱动器单片面板中,关于面板上的电荷的释放,无法采用上述的方法。因此,在国际公开第2011/055584号小册子中公开了如下液晶显示装置。在栅极驱动器内的构成移位寄存器的双稳电路中设置有TFT,使移位寄存器动作的时钟信号被提供给该TFT的栅极端子,该TFT的源极端子连接到传输基准电位的基准电位配线,漏极端子连接到扫描线。在这样的构成中,当来自外部的电源的供应被切断时,使时钟信号成为高电平而使得上述TFT成为导通状态,并且将基准电位从栅极截止电位提升至栅极导通电位。由此,使各扫描线的电位提升至栅极导通电位,使所有的像素形成部内的残留电荷释放。另外,在国际公开第2010/050262号小册子中,作为关于栅极驱动器单片面板的发明,公开了防止因TFT处的漏电而导致的误动作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055584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0/050262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近年来,使用了由作为一种氧化物半导体的氧化铟镓锌形成沟道层的TFT(以下称为“IGZO-TFT”。)的液晶面板的开发在推进。以下,将使用了IGZO-TFT的液晶面板称为IGZO-TFT液晶面板。在IGZO-TFT液晶面板中,单片化的栅极驱动器的开发也在推进。以下,将设置于IGZO-TFT液晶面板的单片栅极驱动器称为“IGZO-GD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37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