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含溶剂的银合成及由此制备的银产物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1315.2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4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B·Y·约翰逊;S·O·奥乌苏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1/00 | 分类号: | B22F1/00;B22F9/18;C22B11/02;B82Y30/00;B22F9/2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郭辉,乐洪咏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剂 合成 由此 制备 产物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2012年8月30体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系列号61/695,055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内容是本申请的基础并通过参考完整地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制备金属(即,单质)银。具体来说,本文所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涉及制备至少基本上不含溶剂的金属银的方法,以及涉及由此制备的金属银。
背景技术
因为它优异的性质(例如高电导率和热导率、可延性、韧性和它的耐腐蚀性),银广泛用于工业目的。例如,银或银化合物的常见应用和包括它们的产品包括感光材料、电镀、电导体、牙科合金、钎料和钎焊合金、油漆、珠宝、硬币、镜子生产、抗菌药物和水净化。
用于制备金属银的方法包括化学、物理(原子化和研磨)、电化学和热降解技术。各种方法通常制备具有特征形貌和纯度的颗粒,其最终主导它的功能性质。在各种现有技术中,就颗粒形貌、制造成本和大量制造的放大效率而言,基于化学沉淀的方法提供独特的优势。
在溶液中沉淀金属银通常涉及化学反应,其中用还原剂处理溶解的银盐物质来制备金属银,其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尽管现有方法较简单且包括快速的还原反应,但用于这种方法的还原剂常常是有毒的和/或致癌的,且当大量实施时可导致安全和健康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关注,开发了使用醇或多元醇的方法。这些方法通常涉及使用加热的醇或多元醇在保护配体存在下还原银盐物质,其同时用作还原剂和溶剂。这些醇或多元醇方法的主要不足是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来溶解金属盐,因此产生大量的化学废弃物。
因此,仍然需要改善的可用于制备金属银的技术。如果这些方法更加简单、化学强度低和更廉价且同时还易于商业规模制备金属银,将是特别有优势的。本发明正是涉及提供这种技术。
发明内容
本文所述的是各种制备金属银的方法,以及由此制备的银颗粒。
一种制备金属银的方法包括使含银化合物和有机酸接触以形成至少基本上不含溶剂的固体状态的反应混合物,从而有机酸的浓度摩尔等于含银化合物中阳离子银物质的浓度,或者相对于含银化合物中阳离子银物质的浓度是化学计量过量的。这种方法还可包括下述步骤:将至少基本上不含溶剂的固体状态的反应混合物加热到小于有机酸的熔融温度的温度,保持足以从含银化合物的阳离子银物质产生包括金属银的反应产物的时间。
在这种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含银化合物可包括硝酸银、亚硝酸银、氧化银、硫酸银、磷酸银、卤化银或其混合物。类似地,在这种方法的一些重叠的或不重叠的实施方式中,有机酸可包括乳酸、柠檬酸、草酸、抗坏血酸、富马酸、顺丁烯二酸或其混合物。
在这种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接触步骤可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从而至少基本上不含溶剂的固体状态的反应混合物包括催化性有效量的催化剂。在一些这种情况下,催化剂可包括含碱金属的化合物。含碱金属的化合物的阴离子物质可与含银化合物的阴离子物质相同。
取决于情况,加热步骤的温度可为至少约50℃。在一实施例中,加热步骤的温度可约为100℃-150℃。类似地,取决于情况,加热的时间可约为10分钟-约24小时。在一实施例中,加热的时间约为15分钟-约5小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这种方法可包括下述步骤:从反应产物回收金属银。在这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回收需要在溶剂中处理反应产物,从而使金属银分散于溶剂中且使反应产物的剩余部分溶解于溶剂中,然后将金属银从溶剂分离而使反应产物的剩余部分溶解于溶剂中。
当实施回收步骤时,这种方法还可涉及在回收步骤之前冷却反应产物。
在这种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制备的金属银的制备产率分数可大于90%。
根据刚刚如上所述的这种方法的一种或更多种实施方式,可制备一种金属银产物。金属银产物可包括小于20百万分之份数的非银金属。附加的或可选的,金属银产物的平均粒度可为小于或等于约1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13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