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元件供给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0881.1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59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柳田勉;大山和义;千田穰;富田悠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13/02 | 分类号: | H05K13/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穆德骏,谢丽娜 |
地址: | 日本静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元件 供给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元件供给单元,通过收纳带的移动而向元件取出位置供给收纳于上述收纳带的收纳部内的电子元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元件供给单元例如如专利文献1等公开的那样:被输送至元件取出位置的电子元件的收纳带被作为按压单元的抑制器从上方按压,尽量减小收纳带的上下方向的移动,从而在稳定的状态下可靠地取出电子元件。并且,在将新的收纳带装载到元件供给单元中时,通过作为带进给装置的链轮的驱动,收纳带被从上游向下游推动而输送入元件供给单元内。抑制器具有切断覆盖收纳带上表面的盖带的作为切断单元的刀具,刀具从前端向后朝斜上方形成有刃部。并且,输送来的盖带在比刀具的刃部下端(前端)靠上的位置开始切断,而被左右切断,并向左右两侧扩展,露出的电子元件被输送至取出口。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16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新的收纳带的端面与刀具的前端接触、盖带被刃部切断时,当盖带的切断起始位置从比刃部的前端靠上的位置下移、盖带的起始位置达到刃部的前端时,刃部有可能会刺破盖带,当盖带被刺破时,刃部的下表面会上移到盖带的上方、即收纳带的上方,有可能无法再进行盖带的切断,其结果是,有可能产生会停止从元件供给单元供给电子元件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元件供给单元,在使用新的收纳带来供给电子元件时,能够可靠地切断盖带而可靠地使电子元件露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因此,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元件供给单元,该元件供给单元的进给齿一边嵌合于形成于收纳带的进给孔内,一边通过链轮的旋转而间歇性地向元件取出位置供给收纳于上述收纳带的收纳部内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元件供给单元具备带处理单元,上述带处理单元具备:刀具,随着上述收纳带的行进而沿着行进方向依次切断覆盖该收纳带的上述收纳部的盖带;及引导面,以随着上述收纳带的行进而依次切开由该刀具切断的上述盖带的方式进行引导,上述刀具具备刃部,上述刃部向前下方倾斜且具备刀刃形成为角状的角状刃部,在该刃部的前端部形成有平坦部,上述平坦部的水平方向的宽度从下端朝向上方逐渐变窄,并且上述平坦部在上端到达上述角状刃部。
另外,第二技术方案是一种元件供给单元,该元件供给单元的进给齿一边嵌合于形成于收纳带的进给孔内,一边通过链轮的旋转而间歇性地向元件取出位置供给收纳于上述收纳带的收纳部内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元件供给单元具备带处理单元,上述带处理单元具备:刀具,随着上述收纳带的行进而沿着行进方向依次切断覆盖该收纳带的上述收纳部的盖带;及引导面,以随着上述收纳带的行进而依次切开由该刀具切断的上述盖带的方式进行引导,上述刀具具备刃部,上述刃部向前下方倾斜且具备刀刃形成为角状的角状刃部,在该刃部的前端部形成有平坦部,将上述盖带从下端朝向上方引导至上述刃尖角状刃部。
此外,第三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记载的元件供给单元中,上述平坦部是以上述角状刃部的下端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元件供给单元,在使用新的收纳带来供给电子元件时,能够可靠地切断盖带而可靠地使电子元件露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子元件安装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收纳带的立体图。
图3(A)表示大元件用的收纳带,图3(B)表示小元件用的收纳带。
图4是元件供给单元的概略侧视图。
图5是元件供给单元的概略俯视图。
图6是型号为“W8S”的带处理单元的俯视图。
图7是包含图6的型号为“W8S”的带处理单元的元件供给单元的X-X线剖面图。
图8是放大图7的带入口附近的图。
图9是放大图7的刀具的配置部分的图。
图10是从图7的A位置形成纵剖面的图。
图11是从图7的B位置形成纵剖面的图。
图12是从图7的C位置形成纵剖面的图。
图13是从图7的D位置形成纵剖面的图。
图14是从图7的E位置形成纵剖面的图。
图15是从图7的F位置形成纵剖面的图。
图16是刀具的侧视图。
图17是刀具的主视图。
图18是刀具的俯视图。
图19是刀具的底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未经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08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