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眼透镜的屈光力的自动化线内确定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0456.2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24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S·费希纳;R·比埃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华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杨晓光;李峥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透镜 屈光力 自动化 确定 方法 | ||
一种用于眼透镜(5)的屈光力的自动化线内确定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提供包含具有凹内表面(210)的光学透明底部(21)和包含浸入液体中的所述眼透镜(5)的检查池,并且提供光源(42)和包含检测器的波前传感器(6)。所述光来自所述光源(42)并且已经通过包含在所述检查池中的所述眼透镜(5),并且在所述检测器上撞击而产生在所述检测器处的信号。通过将在所述检测器处产生的所述信号与表示参考屈光力的预定的信号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所述眼透镜(5)的所述屈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眼透镜的屈光力的自动化线内确定的方法。
背景技术
眼透镜的制造,特别地,仅使用一次的且其在使用之后被处理的单戴软性接触透镜,在可重复使用的模具的辅助下被以完全地自动化制造线而进行。为了确保所制造的接触透镜的高质量,在对于将使得接触透镜不可接受的气泡、边缘缺陷、缺陷或夹杂物等的存在,在完全自动化制造线的检查模块中,线内地光学检查接触透镜。
在制造线的设置期间,例如,在开始新的制造批量之前,在制造线上安装新的模具。在开始分发到客户的接触透镜的“实际”制造造之前,使用每个新安装的模具制造预定数量的“虚拟”接触透镜,以验证新安装的模具被恰当地设置,以便制造的接触透镜具有预期的规格。将离线检查“虚拟”接触透镜,以确保使用新安装的模具制造的接触透镜具有包括接触透镜的屈光力的预期的规格。在检查之后,处理“虚拟”透镜。由于大量的单个模具出现在制造线中,数百到高达数千的“虚拟”透镜最终作为废物,即使他们满足预期的规格。但是,更重要地,在开始分发到客户的接触透镜的“实际”制造之前,用于制造并检查预定数量的“虚拟”透镜的时间高达数小时,在该数小时期间,在制造线中没有制造稍后分发到客户的接触透镜。这负面地影响制造线的效率。此外,为了维持在“实际”制造期间透镜的高质量,有必要在预定时间间隔从“实际”制造过程中采取透镜的样品,以确保在“实际”制造期间制造的透镜具有预期的规格。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为克服前文提及的现有技术的劣势并且提出在设置期间(诸如,例如在开始新的制造批量之前)大大增加制造线的效率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用于在用于眼透镜(例如,软性接触透镜)的自动化制造线中的眼透镜的屈光力的自动化线内确定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提供包含具有凹内表面的光学透明底部和包含浸入液体中的眼透镜的检查池,并且在所述自动化制造线的检查模块的第一检查位置处定位所述检查池;
-提供光源和波前传感器,所述波前传感器包含用于接收光的检测器,所述光来自所述光源并且已经传过包含在所述检查池中的所述眼透镜并且在所述检测器上撞击,因此在所述检测器处产生信号;
-将在所述检测器处产生的所述信号与表示参考屈光力的预定信号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所述眼透镜的所述屈光力。
在自动化制造线中使用波前传感器线内执行所述眼透镜的所述屈光力的确定,同时所述眼透镜在所述检查池中。此处使用的术语“屈光力”以广泛的意义被理解,例如作为眼透镜(例如,球面或环面软性接触透镜)的折射特性的一个或组合,诸如例如球面软性接触透镜的球面屈光力、环形接触透镜的柱镜度(cylindrical power)、柱镜轴(cylinderaxes)的方向、像差等。
在所述制造线中的所述眼透镜的线内检查高度增加所述制造线的所述效率,由于根本不再有必要制造“虚拟”接触透镜。当然,如果所述线内检查的结果为所述制造的透镜满足所述预期的规格,将先前制造的作为“虚拟”透镜的所述透镜发送用于封装并分配。因此,可以节省在所述制造线没有制造分发到客户的透镜期间的可观的时间,所述时间之前对于制造并离线检查所述“虚拟”透镜为必要的。同样,将维持或甚至提高这样的过程的所述高质量标准,由于每个制造的透镜的所述屈光力被在所述制造过程中的线内地单独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华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诺华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04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