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部件评价方法、板部件评价装置以及汽车用板部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0384.1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53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中川欣哉;岩间隆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3/20 | 分类号: | G01N3/20;B60J5/04;G01M9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部件 评价 方法 装置 以及 汽车 制造 | ||
1.一种板部件评价方法,对具有由两个曲面构成的特征线的汽车用板部件进行评价,
所述板部件评价方法的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汽车用板部件的板厚、所述两个曲面的曲率半径、以及所述特征线的开度角,对汽车用板部件进行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部件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线由两个凸曲面构成,
基于所述汽车用板部件的板厚、所述两个凸曲面的曲率半径的对数积、以及所述特征线的开度角,对所述汽车用板部件的屈曲负载进行预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部件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线由两个凸曲面构成,
根据下式对所述汽车用板部件的屈曲负载进行预测,
P=(t2/e1)×((a1×θ+b1)×q+(c1×θ+d1))
其中,
P:屈曲负载(N),
t:汽车用板部件的板厚(mm),
θ:特征线的开度角(°),
q:q=ln(R1)×ln(R2),
R1、R2:构成汽车用板部件的特征线的两个凸曲面的曲率半径(mm),
a1~e1:常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部件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线由两个凸曲面构成,
基于所述汽车用板部件的板厚、所述两个凸曲面的曲率半径、所述特征线的开度角、以及所述特征线的顶点部的曲率半径,对所述汽车用板部件的拉伸刚度进行预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板部件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下式对所述汽车用板部件的拉伸刚度进行预测,
P’=(t2/e2)×(a2×q+b2×θ+c2×Rt+d2)
其中,
P’:拉伸刚度(N/mm),
t:汽车用板部件的板厚(mm),
q:q=ln(R1)×ln(R2),
R1、R2:构成汽车用板部件的特征线的两个凸曲面的曲率半径(mm),
θ:特征线的开度角(°),
Rt:特征线顶点部的曲率半径(mm),
a2~e2:常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部件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线由凸曲面与凹曲面构成,
基于所述汽车用板部件的板厚、所述凸曲面与凹曲面的曲率半径的对数积、以及所述特征线的开度角,对所述汽车用板部件的拉伸刚度进行预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板部件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线由凸曲面与凹曲面构成,
根据下式对所述汽车用板部件的拉伸刚度进行预测,
P’=P0’×(t2/g)×(h×Rt+i)
其中,
P’:拉伸刚度(N/mm),
P0’:P0’=(a×α+b)×(180-θ)2+(c×β+d)×(180-θ)+(e×γ+f),
α:α=ln(R1)×ln(R2),
β:β=(ln(R2))2/ln(R1),
γ:γ=(ln(R1))2/ln(R2),
θ:特征线的开度角(°),
R1、R2:构成汽车用板部件的特征线的凸曲面与凹曲面的曲率半径(mm),
t:汽车用板部件的板厚(mm),
Rt:特征线顶点部的曲率半径(mm),
a~i:常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038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