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装置、装载有该冷却装置的电动汽车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9562.0 | 申请日: | 2013-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77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郁;野上若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8D15/06 | 分类号: | F28D15/06;B60H1/22;B60K11/02;B60L3/00;B60L11/18;F28D15/02;H01L23/427;H02M7/48;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装置 装载 电动汽车 电子设备 | ||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收来自发热体的热量并将来自所述发热体的热量传递给制冷剂的受热部;
将所述制冷剂的热量散出的散热部;和
连接所述受热部与所述散热部的散热路径和返回路径,
使所述制冷剂按照所述受热部、所述散热路径、所述散热部、所述返回路径和所述受热部的方式循环,利用所述制冷剂的液相与气相之间的相变来进行冷却,其中
所述受热部由具有所述制冷剂的流入口和流出口的多个受热器直列配置而构成,在多个所述受热器中最靠所述返回路径一侧的位置上的所述受热器的所述流入口一侧设置有止回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受热器中最靠所述返回路径一侧的位置上的所述受热器之外的所述受热器,也在各自的流入口一侧设置有所述止回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热体的热密度低于20W/cm2的情况下,多个所述受热器为管状受热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热体的热密度为20W/cm2以上的情况下,多个所述受热器各自具有包括吸热部的受热板和在所述受热板的正面侧覆盖所述制冷剂的气化空间的受热板罩,在所述流出口与所述流入口之间设置有缩小所述制冷剂的通路截面的狭窄开口形成部,所述吸热部隔着所述狭窄开口形成部配置在所述流出口一侧和所述流入口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返回路径的导入管从所述流入口延伸至所述受热板的中心,所述导入管的开口部形成在所述受热板一侧。
6.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
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进行所述发热体的冷却。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进行所述发热体的冷却。
8.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流入口和排出口的受热器;
经散热路径与所述排出口连接的散热部;
连接所述散热部与所述流入口的返回路径;和
配置于所述返回路径的止回阀,其中
所述受热器包括:在背面侧具有与发热体接触而吸收热量的吸热部的受热板,和隔着空隙覆盖在所述受热板的正面侧的受热板罩,
在所述受热板罩的所述排出口与所述流入口之间的位置,形成有靠近所述受热板一侧的狭窄开口形成部,所述吸热部隔着所述狭窄开口形成部配置在所述排出口一侧和所述流入口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窄开口形成部的所述流入口一侧的第1空间的容积比所述狭窄开口形成部的所述排出口一侧的第2空间的容积小。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口和所述流入口中的至少一个被配置在所述受热器的侧面。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狭窄开口形成部的所述流入口一侧向着所述排出口一侧,在所述受热板的正面形成有槽。
12.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
利用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装置进行半导体开关元件的冷却。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利用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装置进行所述发热体的冷却。
14.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流入口和排出口的受热器;
具有流入部和流出部的散热部;
连接所述排出口与所述流入部的散热路径;
连接所述流出部与所述流入口的返回路径;和
配置于所述返回路径的止回阀,其中
所述流入部被配置于比所述流出部靠上方的位置,并且,所述散热路径中与所述排出口连接的排出口连接管路的截面积大于所述返回路径中与所述流入口连接的流入口连接管路的截面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口连接管路包括从所述排出口去往上方的立起部,在所述立起部设置有将所述立起部的截面分割为多个部分的分割结构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956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