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缓冲减振器和减振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8455.6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7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B·希尔林;C·福斯;M·特劳特;M·里德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14 | 分类号: | F16F1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苏娟 |
地址: | 德国腓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 减振器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用于机动车辆传动系的缓冲减振器(110),其用于减弱旋转运动的振动成分并且传递旋转运动的扭矩,根据实施例所述缓冲减振器包括:至少一个缓冲质量(200),其构造成,根据所述旋转运动进行振动以减弱其振动成分;第一引导构件(210)和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引导构件(210)延伸的第二引导构件(220),缓冲质量(200)可运动地布置在第一引导构件和第二引导构件之间;以及至少一个连接结构(240),其使第一引导构件(210)和第二引导构件(220)基本上不可相对旋转地相互连接,其中,第一引导构件(210)、第二引导构件(220)和连接结构(240)构造成,通过连接结构(240)传递扭矩。由此可以改善在减振组件(100)的结构空间、特性、负荷能力和其它参数之间的折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缓冲减振器和减振组件,其例如可应用在机动车辆传动系、例如具有内燃机的机动车辆的传动系的范围中。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辆制造的领域中、但是也在其它机械制造和设备制造的领域中应用减振组件,其用于减弱旋转运动的至少一个振动成分且必要时用于传递旋转运动的扭矩。由此,例如在车辆制造的领域中相应的减振组件用在机动车辆传动系的范围中,在其中,例如与设计方案相关地可能导致与均匀的或统一的旋转运动有偏差。
在机动车辆传动系的情况中,与均匀的或统一的旋转运动的相应偏差例如通过内燃机的扭矩的展开特性引起。为了使其与随后的部件、例如变速器、差速器或其它相应的传动系部件解耦、或至少使其减弱,在此应用减振组件。
这种旋转减振器例如在文献DE 10 2004 011 830 A1中进行了描述。在此描述的旋转减振器中,使用分体式飞轮,其具有至少两个可克服能量储存元件、尤其是螺旋压力弹簧的阻力相对于彼此旋转的振动质量和至少两个在周边上分布的缓冲质量。缓冲质量通过至少一个具有飞轮质量的构件在离心力方面借助于滚动体支撑。
文献DE 10 2010 054 297 A1也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传动系的旋转振动的补偿装置,该机动车辆具有内燃机和带离心摆锤的变速器。由此,该补偿装置包括法兰部件和可在该法兰部件的两侧且径向于该法兰部件地有限地在周向上摆动的摆锤质量。
文献DE 10 2009 042 825 A1也涉及一种在具有旋转减振装置和离心摆锤装置的机动车辆传动系中的扭矩传递装置。为了实现在离心摆锤破裂时保护离心摆锤的周围环境以及相对于外部作用保护离心摆锤,提出至少沿径向在其之外封装摆锤质量。
发明内容
在相应的减振组件的领域中,多种在结构、功能和其他参数方面的其它边界条件常常是实现减弱旋转运动的至少一个振动成分的基本挑战。由此,例如存在这样的需求,即,改进在减振组件的结构空间、特性、负荷能力和其它参数之间的折中。
该需求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减振器和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减振组件实现。
例如根据实施例的用于机动车辆传动系的缓冲减振器构造成用于减弱旋转运动的振动成分并且传递旋转运动的扭矩,该缓冲减振器包括至少一个缓冲质量,所述至少一个缓冲质量构造成根据旋转运动进行振动以减弱其振动成分。此外,缓冲减振器包括第一引导构件和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引导构件延伸的第二引导构件,缓冲质量布置在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和第二引导构件之间。此外,缓冲减振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结构,其使第一引导构件和第二引导构件基本上不可相对旋转地相互连接,其中,第一引导构件、第二引导构件和连接结构构造和布置成,通过连接结构传递扭矩。由此,例如扭矩从第一引导构件通过连接结构传递。在此,可选地且例如至少通过局部受限的区域或者区段,扭矩也通过第二引导构件传递。根据实施例的这种缓冲减振器例如可应用在减振组件的范围中。
根据实施例的缓冲减振器因此基于这样的认识,即,通过以下方式改善在减振组件的结构空间和其它参数之间的折中,即,待传递的扭矩通过连接两个引导构件的连接结构被传递。由此可实现,更紧凑地设计缓冲减振器并且由此实现改善在更有效地利用可供使用的结构空间方面的所述折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未经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84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