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纹理化的玻璃表面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36506.1 | 申请日: | 2013-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1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V·拉维钱德兰;C·C·沃尔科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5/00 | 分类号: | C03C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郭辉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纹理 玻璃 表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文所述的任何出版物或专利文献的全文内容通过参考结合于本文。
相关共同待审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根据35U.S.C.§119要求2012年7月1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系列号61/670,835的优先权,本文以该申请的内容为基础并通过参考将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
本申请涉及2011年4月20日提交的题为“防眩光表面处理方法及其制品(Anti-Glare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 and Articles Thereof)”的共同拥有和转让的共同待审申请美国专利申请号13/090,561,但不要求该文的优先权。
发明背景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制造和使用(例如具有纹理化表面和任选的防眩光表面性质的)纹理化玻璃表面的方法,及其制品。具有高表面粗糙度的纹理化玻璃可用于触摸或可触摸的设备,例如触摸板(例如苹果魔法触摸板(Apple MagicTrackpad))和手提电脑的键盘面板。目前,这些表面中的很多表面由纹理化塑料或树脂制成。这些纹理化塑料或树脂材料不具有玻璃的耐磨损性,且可随着重复使用而磨损。
发明概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防眩光(AG)表面纹理的方法,和由该方法制备的制品。所述方法包括喷砂处理和酸蚀刻非离子交换的玻璃工件的表面,然后进行离子交换。
附图说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
图1显示了用于所批露的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2A和2B分别显示了用具有表面凹陷的比较性方法和没有表面凹陷或显著减少表面凹陷的发明性方法进行喷砂处理之后的显微图像。
图3显示了在蚀刻中可接受的玻璃厚度损失的范例。
图4显示了在喷砂处理的表面在蚀刻时的表面转化。
图5显示了酸浓度和蚀刻时间对雾度性质的影响。
图6显示了酸浓度和蚀刻时间对图像清晰度(DOI)性质的影响。
图7显示了韦布尔(Weibull)图,比较了大猩猩玻璃(对照)和本发明的实验玻璃样品,后者用1500目白色氧化铝进行喷砂处理和用酸进行蚀刻。
图8显示了透射雾度和表面粗糙度参数之间的关联。
图9显示了玻璃厚度损失随蚀刻时间和酸浓度的变化。
发明详述
下面参考附图(如果有的话)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对各种实施方式的参考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范围仅受权利要求书范围的限制。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列出的任何实施例都不是限制性的,且仅列出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诸多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一些实施方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揭示的制品以及制造方法及其用途提供了一个或多个优势特征或方面,包括例如,如下文所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或方面一般在本发明的所有方面适用。在任一项权利要求中所述的任意单个或多个特征或方面可以与任一项或多项其它权利要求中所述的任意其它特征或方面结合或置换。
定义
“特征”指的是,例如玻璃的边界区域,该区域经差异化蚀刻(例如凹陷)或者具有较高隆起域(例如墩、平台或“陆地”)。
“防眩光”、“AG”或类似术语是指光接触本发明经过处理的制品表面(如显示器表面)时变成漫反射而不是镜面反射的物理转变,或者指将制品表面反射的光变成漫反射而不是镜面反射的性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机械蚀刻、化学蚀刻以及电蚀刻等方法,或者它们的组合来进行表面处理。防眩光没有减少从表面反射的光的量,而仅改变反射光的特性。从防眩光表面反射的图像不具有清晰的边界。与防眩光表面不同,减反射表面通常是利用折射率变化以及(在一些情况下)相消干涉技术减少从表面反射的光的薄膜涂层。典型的减反射涂层不漫射光,仍从减反射涂层反射的光的量是镜面的并且反射图像仍是清晰的,虽然强度较低。
“接触”或类似术语是指能导致至少一个被触碰的实体发生物理和/或化学变化的密切物理触碰。在本发明中,各种颗粒附着技术,例如喷涂、浸涂、缝式涂布等技术,当如本发明所图示和描述的那样用颗粒进行颗粒化时,能提供颗粒化表面。作为附加或替代方式,如本发明所图示和描述的那样,对颗粒化表面的各种化学处理,如喷射、浸渍、浸涂等技术,或其组合,当使表面接触一种或多种蚀刻剂组合物时,能够提供蚀刻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65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