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3-丁二烯分离材及使用该分离材的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3581.2 | 申请日: | 2013-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5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岸田圭辅;渡边贤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C7/12 | 分类号: | C07C7/12;B01D53/02;B01D53/22;B01D69/10;B01D69/12;B01D71/06;B01J20/22;C07C11/16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田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丁二烯 分离 使用 方法 | ||
1.1,3-丁二烯分离材,是从含有1,3-丁二烯及1,3-丁二烯以外的碳原子数为4的烃的混合气体中选择性吸附1,3-丁二烯的1,3-丁二烯分离材,其包含金属络合物,所述金属络合物由下述通式(I)表示的二羧酸化合物(I)、金属离子和下述通式(II)表示的能够与所述金属离子进行双齿配位的有机配位体(II)形成,并具有类金刚石骨架多重互穿的结构,
式中,R1、R2、R3及R4各自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是氢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碳原子数为2~4的烯基、碳原子数为1~4的烷氧基、甲酰基、碳原子数为2~10的酰氧基、碳原子数为2~4的烷氧基羰基、硝基、氰基、氨基、碳原子数为1~4的单烷基氨基、碳原子数为2~4的二烷基氨基、碳原子数为2~4的酰基氨基或卤原子中的任一种,
所述金属离子是选自铍、镁、钙、锶、钡、钛、钒、铬、锰、铁、钌、钴、铑、镍、钯、铂、铜、锌及镉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离子,
式中,X为-CH2-、-CH2-CH2-、-CH=CH-、-C≡C-、-O-、-S-、-S-S-、-N=N-或-NHCO-中的任一种,R5、R6、R7、R8、R9、R10、R11及R12各自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是氢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碳原子数为2~4的烯基、碳原子数为1~4的烷氧基、甲酰基、碳原子数为2~10的酰氧基、碳原子数为2~4的烷氧基羰基、硝基、氰基、氨基、碳原子数为1~4的单烷基氨基、碳原子数为2~4的二烷基氨基、碳原子数为2~4的酰基氨基或卤原子中的任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3-丁二烯分离材,所述金属离子为锌离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1,3-丁二烯分离材,通式(II)表示的有机配位体(II)是R5、R6、R7、R8、R9、R10、R11及R12全部为氢原子,X为-CH=CH-的1,2-二(4-吡啶基)乙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1,3-丁二烯分离材,通式(I)表示的二羧酸化合物(I)中,R1、R3及R4为氢原子,R2为氢原子、甲基或硝基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1,3-丁二烯分离材,所述金属络合物具有类金刚石骨架三重互穿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1,3-丁二烯分离材,所述1,3-丁二烯以外的碳原子数为4的烃为丁烯及丁烷。
7.1,3-丁二烯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从混合气体中分离1,3-丁二烯的方法,其包括吸附工序以及之后的再生工序,所述吸附工序是使含有1,3-丁二烯及1,3-丁二烯以外的碳原子数为4的烃的混合气体与分离材接触,使1,3-丁二烯选择性吸附于所述分离材的工序,所述再生工序是使吸附于所述分离材的1,3-丁二烯从所述分离材脱附,捕集脱离出来的1,3-丁二烯的工序,所述分离材为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1,3-丁二烯分离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1,3-丁二烯的分离方法,所述1,3-丁二烯以外的碳原子数为4的烃为丁烯及丁烷。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1,3-丁二烯的分离方法,所述分离方法为变压吸附法。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1,3-丁二烯的分离方法,所述分离方法为变温吸附法。
11.1,3-丁二烯分离膜,其包含多孔质支持体、和附着于所述多孔质支持体的表层部的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1,3-丁二烯分离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昭和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昭和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358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基质金属蛋白酶9抗体
- 下一篇:用于液体的排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