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和填充材料的注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3054.1 | 申请日: | 2013-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60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26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旭;高桥一荣;铃木悦郎;髙桥健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H01R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4 | 代理人: | 吴立;邹轶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填充 材料 注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和填充材料的注入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一些连接器中,要求避免存在于连接器外部的液体进入连接器内部的情况,即,要求液密性。
在传统的技术中,为了提供具有高液密性的连接器,已经提出了具有各种结构的连接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和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02-270283
专利文献2:JP-A-2012-5965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在专利文献1或2中公开的连接器装接并且固定于汽车等的自动变速器(AT)。
下面描述根据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传统技术的连接器的结构的概要。这样的连接器包括形成为两端开口的大致筒状的连接器壳体。在连接器壳体中,一端侧的部分嵌合于配合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并且另一端侧的部分嵌合于自动变速器的壳体。此外,连接器布置并且容纳在连接器壳体内,并且还包括端子保持器(内板),该端子保持器用于集合并且保持通过压接于插入到连接器壳体的另一端侧开口内的多个电线的各先端部而装接的阳端子。此外,连接器还包括橡胶塞,该橡胶塞在已经插入各电线的状态下压嵌到连接器壳体的另一端侧开口内,并且从而在已经集合并且保持各电线的状态下闭合另一端侧开口。在连接器中,利用环氧树脂(填充材料)填充在连接器壳体内形成在端子保持器与橡胶塞之间的空间。然后,硬化环氧树脂(填充材料),使得保持端子保持器和各电线。由此,在连接器中,以液密方式密封形成在连接器壳体的一端侧开口内并且被各端子面对的连接器嵌合室。
然而,在这样的现有技术的连接器中,存在操作时间增加、在用作填充材料的环氧树脂中发生破裂的可能性。此外,一旦在填充材料中发生破裂,随着时间流逝,破裂可能在填充材料内部逐渐扩大。
当在填充材料中产生破裂时,例如,已经通过插入到端子保持器内并且然后进入连接器壳体内部的电线的毛细现象而蠕变的AT油渗入破裂内部,从而渗出到连接器嵌合室内,使得连接器失去液密性。
鉴于上述情况,已经设计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填充在连接器壳体内部的填充材料中产生破裂的连接器和填充材料的注入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具有下面的特征(1)至(3)。
(1)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具有筒状;
内板,该内板支撑连接到电线的一端部的端子并且容纳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部;和
填充材料,该填充材料填充已经容纳所述内板的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部,并且然后硬化,从而覆盖所述电线与所述端子的连接部,
其中,所述填充材料附着到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表面内的第一部分,并且附着到所述内板的外表面;并且
其中,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表面内的第二部分和与所述第二部分对置的所述填充材料的外表面之间,设置了由剥离材料构成并且与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填充材料的外表面接触地插置的剥离层。
(2)在上述(1)中描述的连接器中,所述剥离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与附着到所述内板的外表面的与所述第二部分对置的一部分的所述填充材料的外表面之间。
(3)在上述(1)或(2)中描述的连接器中,
所述剥离层形成为面对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部的用于容纳配合连接器壳体的空间。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填充材料的注入方法的特征在于下面的(4)。
(4)提供了一种填充材料的注入方法,包括:
被覆步骤,该被覆步骤利用由剥离性材料构成的剥离材料被覆具有筒状的连接器壳体的内表面内的一部分;和
填充步骤,该填充步骤将填充材料填充在已经容纳用于支撑连接到电线的一端部的端子的内板的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部,使得所述填充材料覆盖所述电线与所述端子的连接部,并且然后使所述填充材料硬化,使得所述填充材料附着到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表面内的其它部分,并且附着到所述内板的外表面,使得所述填充材料与所述剥离材料产生接触。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操作。
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发现了在传统技术的连接器中的填充材料中发生破裂的原因归咎于在填充材料中产生的热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30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