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过程优化的滤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2756.8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08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R·贝尔贝里布;J·达姆科勒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H05K1/02;H05K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过程 优化 滤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滤波装置以及用于转向助力设备的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滤波装置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公开了以下内容:目前尤其在供电线路中已使用所谓的共模电感/共模扼流圈以减少电磁干扰,该共模电感/共模扼流圈由两个彼此反向缠绕的线圈以及一个软磁芯组成。通常通过软焊或焊接将这些扼流圈引入到待滤波的信号路径中。
它的一个缺点是,已经选定的电路结构/电路布置的设计方案不能随意地装配这种滤波器,也就是说,通常需要免除滤波器以修改电路结构的设计。如果这些电路结构是供应商零部件,那么作为消费者的顾客不能根据需求决定电路结构是否旨在装配滤波器,并束缚于原始设计。
O形芯已经得到公开,它例如被推到板金线上。但是,这些O形芯必须顺序加工并且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大量单独的加工步骤,诸如软焊或焊接。如果利用这种结构/布置形成有效的pi型滤波器——该pi型滤波器包含两个电容器和一个线圈的组合,那么单独的电容器的应用会额外增加制造复杂性,因为需要通过焊接、软焊、夹紧或类似方式单独制造触点。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滤波装置,能够以简单方法将该滤波装置引入到电子控制装置中并且避免了上述缺陷。
该目的借助于开头所述类型的滤波装置得以实现,其中这样设计芯的通路,即,使得容纳部段和设置在该容纳部段上的电子部件可穿过所述通路。
本发明基于这一基本构思:这样设计芯,即,使得即使电子部件已经定位在容纳部段上,芯也可施加到或被推到印刷电路板的容纳部段上。以这样的方式可以首先在第一步骤中完全装配好印刷电路板。然后可以根据需要将芯施加到印刷电路板的容纳部段上。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滤波装置尤其可同时以特别简单且灵活的方式实现必然具有两个电容器的pi型滤波器。
根据本发明的滤波装置因此以有利的方式设计为pi型滤波器,并且由于印刷电路板具有这样的第一和第二电容器的事实而得以改进,即,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容器彼此电连接并且与芯协同工作以对高频电流或电磁干扰进行滤波。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滤波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是,在所述容纳部段中设有所述电容器中的至少一者。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滤波装置的其中所述第一、第二电容器以分别在芯的两端侧上围住该芯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实施例是有利的。
根据本发明的滤波装置的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是,所述第一电容器设置在所述容纳部段上,并且所述第二电容器与该容纳部段相邻设置。根据该实施方案,所述芯仅可以在所述容纳部段上运动,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所述第二电容器受到由于芯滑动造成的损害。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滤波装置的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是,所述容纳部段具有用于传导电流的导体轨道(印制导线,导电带),其中该导体轨道设置成贯穿所述芯的通路。以这种方式,可以通过将芯施加到所述容纳部段上或者通过使该容纳部段穿过所述芯来使该芯与印刷电路板电耦合。不再需要线圈和额外的连接过程来制造滤波装置。所述印刷电路板因此可以无需改变就装配芯,但没有芯也可以使用。
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滤波装置由于以下事实而进一步改进,即,所述印刷电路板具有主体部段,并且所述容纳部段被设计为从主体部段突出的印刷电路板部分。该实施方式能够使所述容纳部段特别简单地与芯的通路的尺寸相匹配,而无需在(制造)过程中匹配印刷电路板的主体部段的形状。按照这种方式,甚至可以随意使用该滤波装置,而无需改变主体部段上的电子部件的布置。
在此根据本发明的滤波装置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印刷电路板的突出于主体部段的第二部段与容纳部段相邻设置。该突出的第二部段可以特别有利地用于提高印刷电路板的机械稳定性,并且还可以用于将芯更稳定地安装到所述容纳部段上。
有利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滤波装置由于以下事实而进一步改进,即,所述印刷电路板具有用于固定芯以防止芯滑脱其应在位置的固定装置。
这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滤波装置的有利的改进方案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得以实现,在该方案中,所述固定装置具有锁止元件以及锁止臂,该锁止臂具有设置在其自由端部处的锁止突起。该实施方式使得可以以特别低的成本将芯固定在容纳部段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27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