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辐射加热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26455.4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56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太田浩司;前田学;佐合康弘;近藤宏司;增田元太郎;梶野秀忠;白石芳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H05B3/20 | 分类号: | H05B3/20;B60H1/03;H05B3/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辐射 加热器 装置 | ||
1.一种辐射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发热部,其通过通电而发热;
多个放热部,其能够利用从所述发热部供给的热量来放射辐射热,且在面上分散配置;以及
低导热部,其以在与放射所述辐射热的面垂直的方向上观察时包围多个所述放热部中的各个所述放热部的整周的方式设置,且具有比包含所述放热部在内的截面中的导热率低的导热率,从而抑制热量从周围向所述放热部流入,并且,所述低导热部包括树脂制的基板部,
形成所述基板部的所述树脂的材料的导热率比提供所述放热部的材料的导热率低,
所述发热部可传热地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放热部连接,
所述辐射加热器装置构成室内用的供暖装置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热部形成为薄板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辐射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部支承所述放热部,
所述辐射加热器装置还具备通电部,该通电部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放热部之间,且能够流通电流,
所述低导热部不包括所述放热部而包括所述基板部和所述通电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辐射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含所述放热部在内的截面中的导热率是横切所述放热部的截面中的平均导热率,
所述低导热部的导热率是包围所述放热部的整周范围内的平均导热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辐射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电部的通电方向的长度比所述通电部所连接的所述放热部之间的距离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辐射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热部也是通过通电而发热的发热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圆锥台形状的合金制的接合部,该接合部配置在所述放热部与所述发热部之间,与所述放热部及所述发热部热连接且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辐射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部与所述放热部在与放射所述辐射热的面垂直的方向上重叠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辐射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部以除位于所述放热部之间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被所述放热部覆盖的方式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辐射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部是细金属线,以不与所述放热部直接连接的方式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辐射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线的截面积为0.015mm2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多个所述放热部的厚度所规定出的薄层之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辐射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热部形成为薄板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辐射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部支承所述放热部,
所述发热部是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放热部之间且能够流通电流的通电部,
所述低导热部不包括所述放热部而包括所述基板部和所述通电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645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模块
- 下一篇:多用户3D‑MIMO系统中三维波束赋形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