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涂层安全气囊用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23900.1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1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西村浩和;尾张敏雄;曾我部真伍;山本美保;小城优相;松井美弘;船城健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3D1/02 | 分类号: | D03D1/02;B60R21/235;D01F6/90;D03D15/00;D06M13/03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李晓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涂层 安全气囊 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用安全装置之一的无涂层安全气囊用织物。进一步详细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涂层安全气囊用织物,其在安全气囊展开时,即使被暴露于高温高压的气体中也没有破损等,并且柔软且重量轻、冲击性也优良。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汽车安全部件之一的安全气囊的安装率急速上升,其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通过传感器感测到撞击后,从气体发生器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通过该气体使安全气囊快速地展开,从而防止并保护驾驶员及乘客身体、特别是防止并保护头部碰撞到方向盘、挡风玻璃、车门玻璃等。目前,不仅采用应对来自汽车前面的碰撞的驾驶席或副驾驶席用的安全感气囊,也采用保护膝部的膝部安全气囊、应对来自侧面的碰撞的侧安全气囊或侧帘式安全气囊、防备来自后方的碰撞的安全气囊。而且,在近年我们已知保护被碰撞的行人的安全气囊,并且其使用部位现在也正在持续增长。
安全气囊的产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为降低成本,正在开展作为安全气囊模块组合而成的气体发生器的简化。然而,作为气体发生器,众所周知的通过使用火药破坏高压下封闭氦等惰性气体的金属容器栓从而放出气体,即通过所谓的储存气体气体发生器及火药的燃烧热量来加热填充的较少量的气体的同時,混合从火药产生的气体,被称为所谓的混合式气体发生器、烟火式气体发生器的使固体的气体发生剂(火药)燃烧的简单的气体发生器,其近年来正在向烟火式气体发生器转换。
一方面,烟火式气体发生器的小型化、轻量化是有可能的,另一方面,具有由火药产生的不完全燃烧成分及火药燃烧残余的悬浮微粒子多的缺点。因此,因流入安全气囊内的气体的温度比之前的气体发生器高,而会产生给予安全气囊基布的热负荷大的问题。特别是,在被称为冲击评价,其使物体碰撞到展开的安全气囊上而评价物体的移动距离的方法中,在使用以往所使用的安全气囊用基布的安全气囊的情况下,物体的移动距离变大,视情况被称为“触底”现象,即存在发生物体碰撞到安全气囊用基布的接合部的现象。
以往,采用织物的透气度作为冲击评价中的合格指标,如果基布的透气度低则一般是合格的织布(参见专利文献1、2)。众所周知作为它的测试方法,其测试压差保持在一定状态下的通气量,被称为所谓的静态透气度;以及其测定压缩空气瞬间撞击到基布上时刻变化的内部压力和基布的变形量,被称为所谓的动态透气度,无论哪种均在常压下测试。但是,如果使用最近的烟火式气体发生器的安全气囊的话,则即使在安全气囊用基布中的常温的透气度低,即作为安全气囊的内部压力高的基布,其冲击评价未必合格。
理所当然,如果是有机硅涂层布料的话,则即使是使用烟火式气体发生器的安全气囊,其冲击实验不可能不合格,但是其在轻量·紧密性方面上有缺陷,所以如果从汽车内饰的设计角度考虑,因为难以在像驾驶席和副驾驶席之类的要求紧密性的部位上使用,所以理所当然优选使用无涂层布料。
一方面,也对气体发生器气体的高温化进行了一部分的研究。另一方面,还对其中之一的安全气囊的缝合部进行了研究。但是,即使在该研究中,因不存在高温下的评价,从而导致存在有难以应对近年使用的烟火式气体发生器的问题(参考专利文献3)。
先进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3-1372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4-28106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1-1318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点,提供一种无涂层安全气囊用基布,其即使对烟火式气体发生器也可以不存在问题地使用。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安全气囊用织物,其是由以下(1)~(6)所构成:
(1)一种无涂层安全气囊用织物,其是由含有90重量%以上的尼龙66的合成纤维构成的安全气囊用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的经纱的卷曲率为10.0~13.0%;织物的纬纱的卷曲率为6.0%以下;构成合成纤维的尼龙66的硫酸相对粘度在3.15以上3.7以下;合成纤维中含有40ppm以上200ppm以下的磷成分;以及在20℃×65%RH的环境下,根据ASTM D6476标准,在最高压力变为80±5kPa的条件下,测定织物的动态透气度时,从増压到減压以50kPa压力移动时的织物的双轴拉伸应变滞后率在0.69%以上1.0%以下。
(2)根据(1)所述的无涂层安全气囊用织物,其特征在于,以织物为基准,附着有0.03重量%以上0.60重量%以下的烯烃类纤维处理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纺株式会社,未经东洋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39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