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23390.8 | 申请日: | 2013-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12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小岛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成企业株式会社;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12N1/2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蒋亭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处理 系统 及其 处理 方法 | ||
1.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反应槽:具有厌氧区域、无氧区域和好氧区域,按该厌氧区域、无氧区域和好氧区域的顺序,使用包含108~1010个/毫升的第一浓度的芽孢杆菌属细菌、且为2600mg/升以上且小于5000mg/升的第二浓度的活性污泥,进行分解废水中包含的生污泥并且从该废水中除去氮和磷的处理;
沉淀池:使从所述反应槽排出的处理后的废水中包含的活性污泥沉淀并分离;
污泥送返单元:为了将所述反应槽内的活性污泥维持在第二浓度,从在所述沉淀池中分离的活性污泥中将规定的比例作为送返污泥,送返至所述反应槽;
浓缩脱水单元:将在所述沉淀池中分离的活性污泥的残留部分作为剩余污泥进行浓缩脱水;以及
矿物粉体添加单元:为了将从所述沉淀池送返的活性污泥中的芽孢杆菌属细菌维持在所述第一浓度,根据供给至所述反应槽内的废水的浓度,将以硅酸为主体的矿物粉体添加到供给至所述反应槽的废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中,通过所述污泥送返单元将所述送返污泥送返至所述反应槽,将该反应槽内的活性污泥维持在3000mg/升以上且小于4000mg/升的浓度维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污泥送返单元将送返污泥相对于所述沉淀池中分离的活性污泥的比例调整到30~60%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厌氧区域、所述无氧区域、所述好氧区域中的废水的滞留时间分别为1.5~2.0小时、3.5~4.5小时、3.5~4.5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还具备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厌氧区域的氧化还原电位维持在-150~-350mV、将所述好氧区域中的废水中的溶解氧量维持在2.0~3.5mg/升。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反应槽具有将所述无氧区域和所述好氧区域分隔的分隔壁,
所述分隔壁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用于通过在所述好氧区域进行的充气而使该好氧区域的水面附近的废水逆流至所述无氧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反应槽具备:具有所述厌氧区域的第一反应槽、具有所述无氧区域和所述好氧区域的所述第二反应槽、以及将从所述第一反应槽的厌氧区域排出的废水供给至所述第二反应槽的无氧区域的流道。
8.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具有厌氧区域、无氧区域和好氧区域的反应槽,按该厌氧区域、无氧区域和好氧区域的顺序,使用包含108~1010个/毫升的第一浓度的芽孢杆菌属细菌、且为2600mg/升以上且小于5000mg/升的第二浓度的活性污泥,进行分解废水中包含的生污泥并且从该废水中除去氮和磷的处理;
通过沉淀池,使从所述反应槽排出的处理后的废水中包含的活性污泥沉淀并分离;
为了将所述反应槽内的活性污泥维持在第二浓度,通过污泥送返单元,从在所述沉淀池中分离的活性污泥中将规定的比例作为送返污泥,送返至所述反应槽;
通过浓缩脱水单元,将在所述沉淀池中分离的活性污泥的残留部分作为剩余污泥进行浓缩脱水;
为了将从所述沉淀池送返的活性污泥中的芽孢杆菌属细菌维持在所述第一浓度,通过矿物粉体添加单元,根据供给至所述反应槽内的废水的浓度,将以硅酸为主体的矿物粉体添加到供给至所述反应槽的废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成企业株式会社;富士电机株式会社,未经大成企业株式会社;富士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339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