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区域热能供给网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7096.8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20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亮介;河村勉;白石朋史;石井良和;森田和信;河野秀世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24D10/00 | 分类号: | F24D10/00;F24F11/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洪秀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区域 热能 供给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区域热能供给网的控制装置,其在从分散的热源施设、排热源向分散的需求住户供冷、供热的热能供给网中减少热源设备、搬运设备为了进行热供给而消耗的能量或者CO2排出量。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有能够理想地应用于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并且能够自动且高效地运转的热介质的搬运系统。
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有一种新颖且经过改进的区域热供给系统,其实现了中央成套设备的热源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的提高与低成本化,并且通过增大区域热供给配管设备的热搬运动力来减少设备的原始成本以及运行成本,还能够扩大需求住户侧设备的选择范围。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37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210413号公报
发明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方法:预先获得根据过去的热负荷状态计算出的预测热负荷,通过根据该预测热负荷来控制发热单元,从而高效地运转热供给成套设备。但是,该方法是考虑到发热单元集中存在的情况的方法,对于减少热源分散存在的情况下的区域热能供给网整体的能量消耗量的方法没有进行描述。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方法:对于多个需求住户设备组的热供给,将往复路配管串联连接,向串联连接下游侧的需求住户设备组供给从串联连接上游侧的需求住户设备组返回的热源水。根据该结构,虽能够提高中央热源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该情况也是在热源设备集中的情况下有效地利用其热量的方式,没有叙述在热源分散存在的情况下减少区域热能供给网整体的能量消耗量的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大规模的区域热能供给网中存在分散的热源·排热源而不能忽略热介质的散热损失、压力损失的情况下,考虑到这些问题使热源设备、搬运设备的运转最佳化并减少区域热能供给网整体的能量消耗量的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包含多个解决所述课题的方法,列举其中一例,区域热能供给网的控制装置通过连接在区域内分散存在的热源与需求住户来进行热能或冷能的供给,其特征在于,该区域热能供给网的控制装置具备:预测所述热源的热生成量和所述需求住户的热需求量的机构;以及评价所述区域热能供给网中的热介质的能量损失量的机构,利用所述热生成量、所述热需求量、所述热介质的能量损失量的信息以使所述区域热能供给网中的能量消耗量达到最小的方式制作与所述区域热能供给网连接的设备的运转计划,根据该运转计划来控制所述设备。
本说明书包含本申请的优先权的基础、即日本专利申请2012-018866号的说明书以及/或者附图所记载的内容。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区域内分散存在热源与需求住户的情况下,能够考虑到热介质的散热损失、压力损失使与区域热能供给网连接的热源设备、搬运设备的运转最佳化,能够减少区域热能供给网整体的能量消耗量、CO2排出量。
利用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来明确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区域热能供给网的控制装置的构成图的例子。
图2是表示配管接点处的热介质的流入·流出的图的例子。
图3是实施例1的区域热能供给网的控制装置101的应用例。
图4是热源装置A301与热源装置B302的功率特性的例子。
图5是从多个热源设备向多个需求住户供热的区域热能供给网的例子。
图6是实施例2的区域热能供给网的控制装置101的应用例。
图7是实施例3的区域热能供给网的控制装置101的应用例。
图8是表示用于在排热供给源或者基于自然能量的热供给源存在的情况下求出全部热需求量的流程的图的例子。
图9是实施例4的区域热能供给网的控制装置101的应用例。
图10是实施例5的区域热能供给网的控制装置101的应用例。
附图标记说明
101 区域热能供给网的控制装置
102 热需求预测部
103 排热量预测部
104 散热·压力损失评价模型制作部
105 最佳计算部
106 控制部
107 数据库
108 需求住户
109 区域热能供给网
110 模型算式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70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