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通道光收发器及其元件校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1200.2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5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摩西·阿米特;马克·海姆巴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G02B6/43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韩洋;林辉轮 |
地址: | 611731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收发 及其 元件 校正 方法 | ||
1.一种在多通道光或光电发射器中校准元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
a)被动地固定多个光发射体到基片上的地方;
b)被动地固定一个或多个光学子器件固定到基片上的预定位置,其中各光学子器件(i)接收来自多个光发射体中至少两个光发射体的光,并(ii)包括多个无源光器件;
c)被动地固定一个或多个额外的无源光器件到基片上的预定位置;
d)调整一个或多个光学子器件中第一个的位置和/或角度,并调整任何额外无源光器件的位置和/或角度直到来自多个光发射体中第一光发射体光的远场光斑位于或接近光信号传输介质的一端,其中自第一光发射体的光会穿过所述无源光器件;和
e)调整一个或多个光学子器件中任意剩余器件和一个或多个额外无源光器件的位置,以便将来自多个光发射体中一或多个剩余器件的光与远场光斑对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包含电路板或光学平台,且被动地固定多个光发射体包含将多个光发射体粘贴到电路板或光学平台上的预定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被动地将一个或多个子器件固定到基片上的期间或之后,将一个或多个光学子器件固定在基片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动地将一个或多个子器件固定到基片上包含将粘合剂涂敷到一个或多个子器件和/或基片上并使一个或多个子器件与基片接触,且所述方法还包含在调整一个或多个光学子器件位置后进行粘合剂固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被动地将多个光学子器件固定到基片上,其中每个光学子器件都包括相应透镜,相应滤镜,和透镜-滤镜套,所述透镜-滤镜套上安装或固定该相应透镜或滤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透镜-滤镜套包括扁平金属片,其中相应透镜和相应滤镜直接或间接地设置在所述扁平金属片上,且调整光学子器件位置还包含调整透镜-滤镜套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在被动地将一个或多个子器件固定到基片上之前,再将粘合促进镀层沉积或涂敷在透镜-滤镜套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额外的无源光器件包括多个透镜,多个滤镜,和多个反射镜,且所述方法还包含调整滤镜,反射镜和透镜的位置来将将来自多个发光体的光线与远场光斑对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滤镜反射具有第一偏振类型的光线并允许具有第二偏振类型的光线通过。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光学子器件都包含反射镜和偏振光束组合器。
11.一种多通道光或光电发射器,包括:
a)多个光发射体;
b)至少一个透镜,用于汇聚多个光发射体中独立个体的光线;
c)一个或多个光学子器件,各光学子器件都包括:
i)第一光学元件,用于汇聚或反射来自光发射体中至少一个的光线,
ii)第二光学元件,用于合并来自光发射体中至少两个的光线,和
iii)结构支撑,用于放置,固定或安装第一和第二光学元件;和
d)输出透镜,滤镜,隔离器和/或准直器,用于在光线穿过一个或多个光学子器件后,接收来自各光发射体的光线,
其中各子器件都允许来自各光发射体的光线与共同远场光斑位置对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光学子器件包括多个光学子器件,每个器件都包含透镜,滤镜,和透镜-滤镜套,其中在所述透镜-滤镜套用于安装或固定所述透镜和滤镜,各透镜汇聚来自独立光发射体的光线,而各滤镜则反射具有第一偏振类型或波长的光线并允许具有第二偏振类型或波长的光线通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各透镜-滤镜套都包含扁平子套和多个由此产生的多个垂直或基本垂直的突出,用于固定透镜并为滤镜提供安装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未经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120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