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封条及车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91697.7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12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潘坡;郭恒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08 | 分类号: | B60J1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金玺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条 车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钣金闭合与密封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密封条及车门总成。
背景技术
车门、发动机罩和行李箱盖等许多车身的闭合位置需要设置密封条,来阻止水、空气、噪声和灰尘进入乘客舱。
现有的密封条安装方式,多是通过胶带、泡钉、钣金卡持或上述方式中任意两种的组合。对于胶带安装的方式,其成本高,而且对于使用环境要求较高(例如要求洁净度或温度)。采用泡钉的安装方式,若用于车门上门框区域则容易造成漏水等问题。
对于钣金夹持的密封条安装方式,密封条的被夹持部位多是有海绵橡胶制成。海绵橡胶的拉伸率大,在钣金中固定时,容易延长度方向发生窜动和松脱,因此,还需要额外的设置卡子来固定密封条,安装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条及车门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密封条安装结构复杂的问题,以简化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条,其中,包括:
用于夹持在车门总成上的第一泡管、第一唇边和第二唇边,所述第一泡管由密实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围成;
用于与车身钣金压缩密封接触的第二泡管和第三唇边,所述第二泡管由海绵橡胶围成;
所述第一泡管、第二泡管、第一唇边、第二唇边和第三唇边一体成型,形成所述密封条。
如上所述的密封条,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密实橡胶为三元乙丙橡胶、微发泡密实橡胶或磁性密实橡胶中的任意一种。
如上所述的密封条,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密实橡胶的硬度为邵氏硬度A30至A85。
如上所述的密封条,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密实橡胶的硬度为邵氏硬度A60。
如上所述的密封条,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海绵橡胶的密度为0.45-0.75g/cm3。
如上所述的密封条,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海绵橡胶的密度为0.6g/cm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门总成,包括车门内板、车门外板和剖面为C形的C形钣金,所述C形钣金固定在所述车门内板上,其中:该车门总成还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条,所述第一泡管夹持在所述C形钣金内;所述第一唇边夹持在所述车门外板上;所述第二唇边夹持在所述车门内板上。
如上所述的车门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泡管的壁厚为不均匀壁厚。
如上所述的车门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泡管与所述C形钣金的两侧之间留有间隙。
如上所述的车门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泡管与C型钣金的两端抵接处的干涉量为0-0.5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条及车门总成通过在密封条上设置第一泡管与车门钣金卡接,设置第二泡管与车身钣金压缩密封来实现车门钣金与车身的密封。通过将第一泡管设置为由密实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围成,防止了密封条在车门钣金上的窜动,从而不必采用额外的卡子来固定密封条,简化了安装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条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条与车门钣金和车身钣金配合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封条,如图1和图2所示,示出的是该密封条的端面结构。该密封条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泡管1、第二泡管2、第一唇边3、第二唇边4和第三唇边5,其中,第一泡管1、第一唇边3和第二唇边4均是夹持在车门总成上。
车门总成包括固定贴合的车门内板6和车门外板7,车门内板6朝向车舱的一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剖面为C形的C形钣金8,该C形钣金8夹持密封条上的第一泡管1。第一唇边3夹持在车门外板7上,第二唇边4夹持在车门内板6上。
第二泡管2和第三唇边5用于与车身钣金10压缩密封接触,当车门总成呈打开状态时,第二泡管2和第三唇边5为自由状态。当车门总成呈闭合状态时,第二泡管2和第三唇边5则与车身钣金10压缩密封接触,图2示出的即为车门总成与车身钣金10为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上述第一泡管1由密实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围成,密实橡胶优选为三元乙丙橡胶、微发泡密实橡胶或磁性密实橡胶中的任意一种,硬度上可以选择邵氏硬度A30至A85,优选的是硬度值为A60。密实橡胶的硬度较高,第一泡管1与C形钣金8卡接后,沿密封条的长度方向上不易发生窜动,避免了密封条的脱出,因此不必额外采用卡子来卡持密封条,简化了安装结构,同时定位更准确、更牢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916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 下一篇:一种汽车玻璃导槽密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