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疲劳驾驶提醒装置的内后视镜及安装此内后视镜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7638.2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1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白云飞;陈张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2 | 分类号: | B60R1/12;B60Q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谢亮;唐与芬 |
地址: | 1000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疲劳 驾驶 提醒 装置 后视镜 安装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后视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疲劳驾驶提醒装置的汽车内后视镜及安装此内后视镜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汽车内后视镜产品层出不穷,种类繁多,除了普通的后视功能外,通常会集成以下一些功能:倒车雷达显示、指南针指示、自动防眩目功能、来电提示等。但是除了上述功能,很少在后视镜上集成疲劳驾驶提醒功能。然而,驾驶员长时间连续行车容易产生疲劳,注意力、感知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都会下降,这样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疲劳驾驶的驾驶员往往不能够进行及时的反应和执行正确的操作,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关于驾驶员疲劳状态实时监测及预警技术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如公开号CN20218943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疲劳驾驶装置,包括启动/停止开关、复位按钮、第一控制模块和报警模块,启动/停止开关的一端与电源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控制模块相连;复位按钮的一端与第一控制模块相连,另一端接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从启动/停止开关闭合时开始计时,并实时监测复位按钮状态,当监测到复位按钮复位时,则计时清零并重新计时,当计时时间达到预设时间尚未监测到复位按钮复位时,则控制报警模块报警。需要驾驶员手动操作,如果在预设时间内按下复位按钮,表明驾驶员此时还不太疲劳,否则会控制报警模块启动,警示驾驶员注意,该装置实现方式简单,但监测不及时,性能不高。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用于客车或者高档轿车的疲劳驾驶提醒装置,大多设置在导航系统内,系统结构复杂,成本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于汽车内后视镜的疲劳驾驶提醒装置,能够有效减少驾驶员疲劳驾驶的习惯,当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时,汽车内后视镜将通过不同级别的语音提示给驾驶员,使得驾驶员能够保持足够的精神状态来进行驾驶或者建议驾驶员暂停驾驶,警示驾驶员注意行车安全,以保证车辆人员的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发生车祸的概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疲劳驾驶提醒装置的汽车内后视镜,包括后视镜面和后视镜壳体,摄像头装置在汽车仪表盘上并通过数据线与后视镜壳体相连接,后视镜壳体内带疲劳驾驶提醒装置,疲劳驾驶提醒装置与后视镜壳体固定连接,后视镜壳体与后视镜面固定连接,后视镜壳体底部装置有数据线接口。
优选的是,疲劳驾驶提醒装置包括视频处理模块、驾驶员行为判断模块、语音提示模块、汽车音响模块。
优选的是,所述视频处理模块与所述驾驶员行为判断模块相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驾驶员行为判断模块与所述语音提示模块相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语音提示模块与所述汽车音响模块相连接。
优选的是,数据线接口的一端连接所述视频处理模块,另一端通过数据线与摄像头连接。
优选的是,后视镜壳体还包括报警器。
优选的是,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汽车音响模块相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报警器选用蜂鸣器或语音提示器。
优选的是,所述摄像头选用红外摄像头。
优选的是,所述驾驶员行为判断模块采用的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公式为:V=A+B=(a(T1)+b(T2))/T;其中,a代表正面头部倾斜角度;b代表侧面头部倾斜角度;A=a(T1)/T代表正面疲劳计算分量;B=b(T2)/T代表侧面疲劳计算分量;T1代表在时间T内满足倾斜角a大于正常角度的时间;T2代表在时间T内满足倾斜角b大于正常角度的时间;a(T1)代表在时间T1内的a倾斜角度积分;b(T2)代表在时间T2内的b倾斜角度积分。
优选的是,当V大于疲劳程度1级门限时,判断出驾驶员轻微疲劳,提醒驾驶员进行适当的注意力调整和休息。
优选的是,当V大于疲劳程度2级门限时,判断出驾驶员中度疲劳,提醒驾驶员缓慢行车。
优选的是,当V大于疲劳程度3级门限时,判断出驾驶员重度疲劳,提醒驾驶员停止驾驶进行休息。
车辆,采用如上述任一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
本实用新型的带疲劳驾驶提醒装置的汽车内后视镜包括上述各项特征构成的任意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76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载货汽车随车工具箱
- 下一篇:机动车转向安全防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