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空气悬架系统中的导向臂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5616.2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9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涛;汪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红岩方大汽车悬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28 | 分类号: | B60G11/2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空气 悬架 系统 中的 导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的空气悬架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空气悬架系统中的导向臂。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空气悬架系统中,汽车空气悬架的空气弹簧在使用过程中只承受垂直载荷,因此在空气悬架中必须使用导向机构来传递纵向力和侧向力,空气弹簧导向臂就是汽车空气悬架系统中的一种导向机构,它在车轮和车架之间起着连接的作用,除了承受小量的自身车厢及载荷的重量外,还要承受因为路面不平所引起的冲击载荷和扭转载荷。
现有的导向臂本体与平台往往是连接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在汽车空气悬架系统中,人们为了避免空气弹簧与轮胎相接触,采取偏心方式连接空气弹簧与导向臂,一旦空气弹簧承受因路面不平所引起的冲击载荷和扭转载荷时,容易导致空气弹簧因受力不均匀发生倾斜,使得空气弹簧使用寿命降低,甚至失效或损坏;同时,以往的导向臂本体形状整体通常呈阶梯型,使得导向臂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空气悬架系统中的导向臂,该导向臂整体强度高、稳定性好,能提高空气弹簧的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汽车空气悬架系统中的导向臂,包括导向臂本体,该导向臂本体的一端设有卷耳,另一端连接设有承托空气弹簧的平台,平台上设有用于安装空气弹簧的螺孔,所述导向臂本体其连接平台的一侧形状为倒梯形,导向臂本体与平台间具有165度~175度的夹角,与平台连接的导向臂本体上还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平台上的螺孔间构成三角形的位置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导向臂本体上采用倒梯形结构,在空气弹簧承受垂直载荷时,可有效降低导向臂本体与平台连接处的应力,提高了导向臂的整体强度,在空气弹簧承受因路面不平所引起的冲击载荷和扭转载荷时,由于导向臂本体与平台间具有165度~175度的夹角,空气弹簧可以将冲击载荷和扭转载荷分散到两个不同的平面,相对于阶梯形上的一个平面上的空气弹簧,不易引起空气弹簧因受力不均匀发生倾斜,从而提高了空气弹簧的使用寿命;安装孔与平台上的螺孔间构成三角形的位置关系,空气弹簧通过安装孔与螺孔配合安装固定,能起到稳固的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需对导向臂本体与平台间的夹角进行限制,导向臂本体与平台间的夹角设为170度。
作为优选方案,导向臂本体上的倒梯形结构,其厚度相同,使导向臂整体受力均匀,稳定性好。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使导向臂本体的重心向导向臂与空气弹簧底部的接触位置靠拢,导向臂本体的厚度从卷耳至倒梯形结构处,其厚度逐渐增大至倒梯形结构的厚度。
作为优选方案,安装孔与螺孔的直径大小相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空气悬架系统中的导向臂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空气悬架系统中的导向臂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汽车空气悬架系统中的导向臂,包括导向臂本体1,该导向臂本体1的一端设有卷耳2,另一端连接设有承托空气弹簧的平台3,平台3上设有用于安装空气弹簧的螺孔4,导向臂本体1其连接平台的一侧形状为倒梯形,导向臂本体1与平台3间具有170度的夹角,导向臂本体1上的倒梯形结构6,其厚度相同,导向臂本体1的厚度从卷耳2至倒梯形结构6处,其厚度逐渐增大至倒梯形结构6的厚度。
如图2所示,与平台3连接的导向臂本体1上还设有安装孔5,安装孔5与平台3上的螺孔4间构成三角形的位置关系,安装孔5与螺孔4的直径大小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红岩方大汽车悬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红岩方大汽车悬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56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缝纫机缝制绫型格可调模板
- 下一篇:一种耐老化羽绒复合絮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