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走式高空作业车下部车架调平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82239.7 | 申请日: | 2013-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7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 发明(设计)人: | 潘桂林;周虎;吕强;冯红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中盛百利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F11/04 | 分类号: | B66F11/04;B66F1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382 天津市南开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空作业 下部 车架 平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走式高空车下部车架调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自走式高空作业车上部回转平台装有倾斜传感器,上部回转平台与下部车架通过回转支承连接,也就是说上部回转平台与下部车架对高空作业车停机面的角度是相同的。见图1。当高空作业车的停机面与水平面倾斜角度超过3°~ 5°时,倾斜传感器动作,高空作业车控制器发出信号,上部回转平台指示灯闪亮并报警,使高空作业车的行走速度自动降低为慢速档,同时主/副臂伸出、起升被限制。从而导致高空作业车无法继续进行作业。见图2 。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自走式高空作业车在停机面倾斜时,上部回转平台及其上部主/副臂因倾斜无法继续进行安全作业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走高空作业车下部车架调平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在下部车架和后部行走车架之间的左右两侧铰接有液压油缸,另外下部车架与后部行走车架用一个销轴及安装在销轴上的两个滑块连接。当两个油缸的活塞杆伸出时,下部车架与后部行走车架的相对距离增加,装有销轴的两个滑块在下部车架的两处导轨内运动。使得下部车架相对原停机面的距离提升,从而保证下部车架和上部回转平台在水平面。见图3。
附图说明
图一是无下部车架调平装置的自行走高空作业车停在水平地面上的示意图。图二是无下部车架调平装置的自行走高空作业车停在与水平地面有a角度斜坡上的示意图。图三是有下部车架调平装置的自行走高空作业车停在与水平地面有a角度斜坡上,自动调平的示意图。图四是自走式高空作业车调平装置及其纵剖面构造图A-A和横剖面构造图B向。图五有下部车架调平装置的自行走高空作业车停在与水平地面有a角度斜坡上,自行走高空作业车前后左右方向都有倾斜时自动调平的示意图。图四中1.下部车架2.上部回转平台3.液压调平油缸4.后部行走车架5. 滑块6. 销轴7.垫块8.车轮9.垫块10.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部调车架平装置见图4。在车辆的下部车架(1)和后部行走车架(4)之间安装两个液压调平油缸(3)和两个滑块(5)以及一个销轴(6)的调平装置。这两个液压调平油缸(3)分别铰接在接近车轮(8)内侧的下部车架(1)和后部行走车架(4)上,下部车架(1)的升降由装有销轴(6)的滑块(5)导向,滑块(5)相对位置的下部车架(1)上有导轨(10),滑块(5)上的销轴(6)安装在后部行走车架(4)上。当自走式高空作业车在斜坡上工作时,可以同时调节两个液压调平油缸(3)活塞杆的伸出动作,下部车架(1)与后部行走车架(4)的相对距离增加,同时滑块(5)在导轨(10)里向上运动,使高空作业车下部车架(1)及上部回转平台(2)与水平面保持平行,达到安全作业的目的。 当自行走高空作业车重新回到水平地面工作时,与斜坡上调整倾斜的动作相反,调节两个液压调平油缸(3)活塞杆的缩回动作,下部车架(1)下降,同时滑块(5)在导轨(10)里向下运动,使下部车架(1)及上部回转平台(2)与水平面保持平行。如果车辆的停机面不仅在车辆的前后方向而且在左右方向也有倾斜,见图5。则除了调整下部车架(1)高度以外,还可以单独调整两个液压调平油缸(3)的活塞杆行程,使得后部行走车架(4)以销轴(6)为中心转动进行左右摆动。调整下部车架(1)的左右两端的高度,实现下部车架(1)的左右两端也在水平面上。此装置可克服自行走高空作业车不能在倾斜地面作业的缺陷。两个垫块(7)和两个垫块(9)的作用:当车辆大部分时间工作在水平停机面时,装入两个垫块(7)到导轨(10)内,垫块(9)分别插入下部车架(1)与后部行走车架(4)左右侧的间隙中。使固定下部车架(1)与后部行走车架(4)的相对距离为零。防止液压调平油缸(3)的误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中盛百利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中盛百利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22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