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频器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2079.6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3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成;闫向峰;于洋;刘东;毛伟;曹桂水;岳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诚瑞达电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频器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变频器控制器。
背景技术
交流变频传动技术具有控制性能优、使用范围广、驱动容量大、运行节能和维护成本低的众多优势,近些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内变频器生产厂家有几百家之多。但是,高性能变频器的国际市场基本上被ABB、SIEMENS、TMEIC等外资公司产品所垄断,国内变频器品牌的实力还远不能与这些行业巨头抗衡。虽然少数规模领先的本土企业在第三世界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品牌效应正在逐渐形成,但差距是明显存在的,包括技术水平、资本实力、生产管理等方面。国内变频器控制器系统在实时多任务、网络接口等方面性能不足,与国际上较先进的控制器系统架构存在差距,目前国内大部分厂家生产的变频器仅用于风机水泵类通用性负载的领域。
国内变频器生产厂家最开始生产的变频器主控制器主要是采用DSP处理器作为主芯片,利用DSP处理器中的已有电机控制的功能,设计好处理器外围,作为变频设备的控制器。但这种设计很难满足控制器的实时要求,这种控制器基本只用于对变频设备性能要求不高的场合。
目前国内变频器生产厂家采用的控制器架构大部分采用DSP+FPGA系统架构,这种架构的优点是结构灵活,有较强的通用性,利用DSP芯片的一些集成的程序包算法,开发周期短等优点,缺点是由于DSP处理器主频有限(百兆级),在实时任务处理,多任务处理方面性能存在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频器控制器,以解决变频器控制器不能满足较高变频控制要求以及实时多任务处理要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频器控制器,所述变频器控制器包括主控制器PCB;所述主控制器PCB进一步包括:中央处理器和以太网光纤通信单元;其中,
所述中央处理器采用Express-ATC型处理器;
所述以太网光纤单元包括顺序连接的以太网协议芯片、以太网PHY芯片和以太网光收发器;
所述以太网协议芯片与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PCIe总线相连接;
所述以太网光收发器与变频器的功率单元通过光纤相连接。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Express-ATC型处理器作为变频器控制器的中央处理器,利用Express-ATC型处理器的高主频特点,该变频器控制器兼顾了高性能变频控制要求以及实时多任务处理要求,并且,本实用新型基于成熟的以太网协议,采用光纤连接变频器控制器和变频器的功率单元,使得该变频器控制器具备数据传输效率高、抗干扰性强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频器控制器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变频器控制器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变频器控制器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变频器控制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频器控制器,如图1所示,所述变频器控制器包括主控制器PCB10;所述主控制器PCB10进一步包括:中央处理器11和以太网光纤通信单元12。
所述中央处理器11采用Express-ATC型处理器;
所述以太网光纤通信单元12包括顺序连接的以太网协议芯片13、以太网PHY芯片14和以太网光收发器15;
所述以太网协议芯片13与所述中央处理器11通过PCIe总线相连接;
所述以太网光收发器15与变频器的功率单元通过光纤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诚瑞达电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诚瑞达电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20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远程数据视频检测识别系统
- 下一篇:一种浸锡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