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氧气雾化吸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6180.0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4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常健;林彦群;梁俊虎;戴建美;龚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海博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1/00 | 分类号: | A61M11/00;A61M16/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琳萍;胡建平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气 雾化 吸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氧气雾化吸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吸氧及气体雾化吸入在医疗机构中一般采用医用氧气瓶或集中供氧通过佩戴鼻导管或面罩进行,利用上述氧源提供的高压力、大流量纯氧通过气体雾化吸入器进行药物的雾化吸入治疗,但是,这种方式吸入的氧气浓度高、压力大,若时间过长会有氧中毒的风险,并且这种方式不适用于在家庭或其他无法使用上述氧源的场所进行。吸氧及气体雾化吸入的另一种方式是采用市售的各种便携式制氧装置进行,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进行常规吸氧,但气体雾化的产生是依靠制氧装置提供的压缩空气而非氧气,在雾化吸入时无法吸氧,可能会造成使用者出现缺氧症状或使原本患有缺氧症状的患者病情加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氧气雾化吸氧装置,它不仅可以进行常规吸氧,同时还能进行氧气雾化吸入。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氧气雾化吸氧装置,包括机体、设置于所述机体内的氧气发生器、以及开设于所述机体上的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氧气发生器的氧气出口处连接有三通,所述三通的第一出气端通过输氧管与吸氧流量计的进口连接,所述吸氧流量计的出口通过输氧管与湿化杯的进口连接,所述湿化杯的吸氧输出口与吸氧管连接,所述三通的第二出气端通过输氧管与氧气增压缓冲装置的进口连接,所述氧气增压缓冲装置的出口通过输氧管与雾化控制阀连接,所述雾化控制阀通过输氧管与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的雾化输出口连接,所述雾化输出口通过输氧管与气动雾化吸入装置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开设在所述机体的背面。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机体的上部正面设置有控制显示屏。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电源开关。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机体的底部设置有脚轮。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气动雾化吸入装置包括雾化吸入器和液体瓶。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氧气发生器的出口处连接三通,将氧气分为两路,分别运送至吸氧输出口和雾化输出口,这样可以同时进行常规吸氧和氧气雾化吸入,而且可以在液体瓶内放入进行治疗的药物或进行芳香疗法的芳香物质,使其雾化与氧气一起被吸入。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控制显示屏,可以对两路气体的氧浓度及流量进行实时检测。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脚轮,使得该装置移动灵活,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体、2-氧气发生器、3-三通、4-氧气增压缓冲装置、5-输氧管、6-雾化控制阀、7-雾化输出口、8-吸氧流量计、9-湿化杯、10-吸氧输出口、11-进气口、12-排气口、13-脚轮、14-控制显示屏、15-电源开关、16-雾化吸入器、17-液体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氧气雾化吸氧装置,包括机体1、设置于机体1内的氧气发生器2、以及开设于机体1上的进气口11和排气口12,进气口11和排气口12开设在机体1的背面,机体1的上部正面设置有控制显示屏14,机体1上设置有电源开关15,机体1的底部设置有脚轮13。氧气发生器2的氧气出口处连接有三通3,三通3的第一出气端通过输氧管5与吸氧流量计8的进口连接,吸氧流量计8的出口通过输氧管5与湿化杯9的进口连接,湿化杯9的吸氧输出口10与吸氧管连接,三通3的第二出气端通过输氧管5与氧气增压缓冲装置4的进口连接,氧气增压缓冲装置4的出口通过输氧管5与雾化控制阀6连接,雾化控制阀6通过输氧管5与开设于机体1上的雾化输出口7连接,雾化输出口7通过输氧管5与气动雾化吸入装置连接,气动雾化吸入装置包括雾化吸入器16和液体瓶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海博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海博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61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