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为混合动力汽车供电的电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3798.1 | 申请日: | 2013-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6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猛;周月;李舒业;刘东亮;李强;翁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5;H01M10/6557;H01M10/6563;B60K6/2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高锡明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动力 汽车 供电 电池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为BSG动力系统提供电能的电池系统,属于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BSG(Belt Driven Starter Generator)混合动力汽车,属于弱混合动力汽车。由于BSG系统能够较好地兼顾汽车节能环保与成本问题,未来或将成为所有传统动力汽车的标准配置。电池系统作为BSG动力系统的能量提供单元,对BSG电机的性能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SG动力系统的电池容量较小,具有占用空间较小,布置较灵活的特点,一般采用风冷却方式。在电池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单体电芯固定的牢固性、电气连接的可靠性、电芯的安全防护问题,还要保证电池的散热效果,任何一方面的设计缺陷都会使电池的性能及寿命受到影响。
现有的BSG电池系统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单体电芯有多种固定方式,例如通过贯穿电芯框架的长螺栓压紧;或者通过紧贴电池壳体的铝板压紧;或者通过塑料框架进行限位,由塑料卡接结构进行固定。由于这些固定机构均没有缓冲功能,当电池受到挤压时,其壳体很容易破裂,导致漏液、着火甚至爆炸事故的发生。
二、在热管理方面,冷却风流经单体电芯与单体电芯之间的间隙,将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带走。由于相邻电芯之间的间隙内没有热传导和引流装置,冷却风带走的热量很少,无法满足冷却要求。为了保证冷却效果,只能增加鼓风量,但这种方法势必会造成能量的浪费。
三、冷却风的分布不能根据需要进行调节,由于电芯充放电时放出的热量集中在靠近极柱的一端,而且不同电芯处的冷却风流量不同,因此不同部位的电芯、同一电芯中不同部位的温度也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为混合动力汽车供电的电池系统,它能够在确保电池安全的同时,改善电池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为混合动力汽车供电的电池系统,构成中包括外壳、电池模组和控制电路、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多个隔板和两个端盖板,多个电芯与多个隔板交错排列于两个端盖板之间,每个隔板由纵截面为弓型的缓冲散热板和固定于缓冲散热板上端和下端的电池框架组成,每个电池框架与相邻电芯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电池滑槽,相邻电池框架之间留有间隙,多个隔板上端和下端的电池框架通过贯穿它们的螺栓与两个端盖板连接,所述外壳与电池模组的两个侧面分别围成进风道和出风道。
上述为混合动力汽车供电的电池系统,所述进风道的进风接口和出风道的出风接口位于电池模组的同一端,距离进风接口和出风接口较近的缓冲散热板与其相邻电芯所围成的冷却风道的截面积小于距离进风接口和出风接口较远的缓冲散热板与其相邻电芯所围成的冷却风道的截面积。
上述为混合动力汽车供电的电池系统,同一缓冲散热板与电芯所围成的冷却风道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变小。
上述为混合动力汽车供电的电池系统,所述电池模组的顶部设置有有害气体排气通道,所述有害气体排气通道内的有害气体通过有害气体排气管排出电池系统。
上述为混合动力汽车供电的电池系统,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气控制单元和电池控制单元,所述电气控制单元固定在外壳的底部,所述电池控制单元固定在电池模组的端盖板上。
上述为混合动力汽车供电的电池系统,所述电池模组的端盖板与外壳之间设置有密封海绵。
上述为混合动力汽车供电的电池系统,所述电池模组的顶部还设置有极柱保护盖。
本实用新型利用多段电池框架和螺栓固定电芯,并在电芯之间设置了缓冲散热板,由于缓冲散热板在受力时会产生溃缩变形,因此可以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防止电芯受到外力伤害,保证电池系统的安全。此外,缓冲散热板还可以起到传热和调节电池模组各部位冷却风量的作用,在保证冷却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小电池模组不同部位的温度差,从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冷却风道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
图4是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37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