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浮封座的切边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8630.1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5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丹兵;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泉永机械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14 | 分类号: | B21D28/1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秀梅 |
地址: | 3626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封座 切边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冲裁模具领域,涉及切边模具,尤其涉及浮封座的切边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切边模具如图1和图2所示,主要包括冲头座板1、冲头模2、顶出器板3、顶出器4、切边模5、凹凸模6、拉飞边板7和凹凸模板8构成,能对锻件的毛坯(浮封座毛坯9)进行切边和冲孔,但该切边模具结构复杂,所需配件多,加工周期长,且组装难度大,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浮封座的切边模具,结构简单,所需配件少,不仅加工周期短,且组装方便,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浮封座的切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机座上的切边模和设于机架上的顶出器,所述顶出器设于所述切边模上方,所述顶出器与所述切边模同轴且同心度≤0.2mm,所述顶出器内形成有台阶型定位腔,底部形成有顶出部,所述切边模内形成有供所述浮封座的毛坯放置的定位腔和位于定位腔下方且腔壁倾斜度≥10°的落料腔。
所述顶出部与所述定位腔之间的配合间隙为1.3~2.2mm。
所述切边模的底部外周沿形成有定位槽。
所述切边模的外周壁形成有壁面倾斜度≥7°的定位部。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所需配件少,不仅加工周期短,且组装方便,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顶出器与切边模同轴且同心度≤0.2mm,能保证切边模精准切边,腔壁倾斜度≥10°的落料腔能够使得切边后的浮封座快速落料,顶出部与定位腔之间的配合间隙为1.3~2.2mm,能更好地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使得切边后的浮封座表面不变形,切边模的底部外周沿形成有定位槽,外周壁形成有壁面倾斜度≥7°的定位部,能更方便准确地进行切边模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现有切边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是背景技术中放置了浮封座毛坯的现有切边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浮封座的切边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放置了浮封座毛坯的浮封座的切边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3和图4所示的浮封座的切边模具,包括设于机座上的切边模10和设于机架上的顶出器20,顶出器20设于切边模10上方,顶出器20与切边模10同轴且同心度≤0.2mm,顶出器20内形成有台阶型定位腔21,底部形成有顶出部22,切边模10内形成有供浮封座毛坯30放置的定位腔11和位于定位腔11下方且腔壁倾斜度≥10°的落料腔12,顶出部22与定位腔11之间的配合间隙为1.3~2.2mm,切边模10的底部外周沿形成有定位槽13,切边模10的外周壁形成有壁面倾斜度≥7°的定位部14。
使用时,通过台阶型定位腔21采用螺栓将顶出器20固定在机架上,将浮封座毛坯30放置在定位腔11上,顶出器20下压,顶出器20的顶出部22将浮封座毛坯30下压,在切边模10的作用下,浮封座毛坯30的多余边角被切除后通过落料腔12下落。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泉永机械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泉永机械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86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落球冲击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切边切废料的模具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