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排水管道的连续自动清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8115.3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44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肖书浩;周严;吴修玉;李硕;吕泉;董本才;徐盛林;吴斌方;张和平;刘海;石从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北京天通信恒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7/00 | 分类号: | E03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43006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排水管道 连续 自动 清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淤泥清理,具体涉及一种圆形检查井用污泥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政的排水管道检查井口直径多在1米以下,工人在下井时很不方便,也不便于清淤设备的进入和固定,且由于清淤工作主要由人工来完成,故造成清淤效率低下、清淤质量不高、工人人身安全不能被保障等现实问题。
目前城市排水管道清淤工作存在以下问题:一、清淤装置自动化程度低,大多数清淤设备需要工人下井进行操作或辅助操作;二、清淤装置的清淤效果不理想,大多数清淤设备对沉积物的成分有要求;三、清淤装置的性价比不理想,较现代的清淤设备普遍价格较高,且对能源的利用不充分;四、自动化的清淤装置井下作业时多数利用电力作为能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排水管道的连续自动清淤系统,能够快速、循环的清除排水管道内的淤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排水管道的连续自动清淤系统,包括动力端装置和张紧端装置,动力端装置和张紧端装置之间连有拖斗循环装置,动力端装置包括动力端上支架和动力端下支架,动力端上支架和动力端下支架以滑轨副形式相连,动力端上支架和动力端下支架之间连有竖直伸缩油缸,动力端上支架上连有第一支撑机构,动力端下支架下部连有第二支撑机构,动力端下支架底部还设有两个伸缩方向相反的水平伸缩油缸。
所述张紧端装置包括固定架和传动轮支撑架,固定架底部设有两个伸缩方向相反的水平伸缩油缸,传动轮支撑架和固定架之间也设有竖直伸缩油缸,固定架上连有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
所述固定架侧壁上设有若干定位孔,固定架通过定位孔与第一支撑机构相连。
所述拖斗循环装置包括驱动装置、主动轮、张紧轮和传动轮,主动轮、张紧轮和传动轮带动链条运动,链条与拖斗相连,传动轮设置在传动轮支撑架上。
所述驱动装置是液压马达。
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上设有滚轮。
所述拖斗上设有过水孔。
本实用新型由动力端装置和张紧端装置支撑拖斗循环装置,通过两组水平伸缩油缸可以实现整个装置在水平面内的移动,通过竖直伸缩油缸可以实现拖斗循环装置的上下移动,拖斗循环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利用拖斗将淤泥逐层清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工人下井操作,对沉积物的成分要求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动力端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动力端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示意图。
图6为张紧端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张紧端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左视示意图。
其中:1.动力端下支架,2.水平伸缩油缸,3.动力端上支架,4.竖直伸缩油缸,5.第一支撑机构,6.检查井,7.主动轮,8.传动轮,9.链条,10.张紧轮,11.拖斗,12.定位孔,13.动力端装置,14.拖斗循环装置,15.张紧端装置,16.第二支撑机构,17.固定架,18.传动轮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一种用于排水管道的连续自动清淤系统,包括动力端装置13和张紧端装置15,动力端装置13和张紧端装置15之间连有拖斗循环装置14,检查井6与排水管道相连,动力端装置13和张紧端装置15设置在不同的检查井6内,可以将连接这两个检查井的排水管道内的淤泥清理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北京天通信恒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北京天通信恒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81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穿螺栓式连接的钢-混凝土组合框架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