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程机械操纵机构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9907.4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9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邓加尊;黄晓练;马春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金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G1/04 | 分类号: | G05G1/04;F16C1/1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周晟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程机械 操纵 机构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操纵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工程机械操纵机构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机械的操纵机构通常分为操纵杆与软轴总成部分设计,并在制造后进行装配成型,因此需要为装配工序进行人力投入,同时还有可能出现的装配配合质量问题,增加装配成本。软轴总成中的耐压软管和金属管接头的铆接都采用冲床冲铆工艺,分上下模进行铆接,由于冲铆时,只有上下方向对金属管接头产生冲力,且冲压时间短,冲压后金属管接头处快速形变成六方型或八方型,容易使外管钢丝变形变叉,并且分布不均匀,使得管接头承受拉力的能力降低,同时还会导致内孔变形,轴芯在工况运行时滑动阻力增大,容易产生卡滞、卡死现象,使得操纵阻力大,严重时会造成轴芯断裂,致使推拉式软轴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工程机械操纵机构总成,该工程机械操纵机构总成将操纵杆与软轴集成为一个模块,具有结构简单、操控流畅、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工程机械操纵机构总成,包括底座、支架、操纵杆、摇臂、主轴、轴承、软轴,所述支架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主轴安装于支架上,所述操纵杆与摇臂固定连接,所述摇臂与操纵杆连接的一端通过轴承与主轴连接,所述软轴穿过底座,软轴上端与摇臂连接。
所述软轴与底座的连接方式为半球铰接。
所述摇臂设有与操纵杆末端配合的孔,操纵杆与摇臂的连接方式为:操纵杆的末端与摇臂的孔配合之后进行焊接。
所述软轴包括U型接头、拉杆、支承套、耐压软管以及置于其中的轴芯,所述U型接头一端与摇臂连接,另一端与拉杆连接,所述轴芯两端分别与拉杆连接,所述耐压软管两端分别与支承套连接。
所述轴芯与拉杆通过八面扣铆方式连接。所述八面扣铆方式的扣铆模具包括有内锥孔的外模和外锥面与外模内锥孔相配合的弹性压模片组,弹性压模片组与固定在机架或油缸缸体上的挡块相接触,弹性压模片组由8块模套和压模片组成,每块模套间安装有弹簧,油缸活塞杆与外模相连接。其压模片与拉杆接触的扣压面为圆弧状,圆弧直径与拉杆外径相互配合。
所述耐压软管与支承套通过八面扣铆方式连接,其压模片与套管接触的扣压面为圆弧状,圆弧直径与套管外径相互配合。
所述轴芯包括粗钢丝、细钢丝层、不锈钢丝层,所述细钢丝层由细钢丝缠绕粗钢丝构成,不锈钢丝层由不锈钢丝缠绕细钢丝层构成。
所述耐压软管包括内衬管、钢丝层、挂塑层,所述钢丝层由缠绕在内衬管外侧的钢丝构成,所述挂塑层包裹于钢丝层外侧。
本实用新型操纵机构总成将操纵机构、推拉软轴两部份合为一个模块,减少了主机厂的装配时间,同时解决了两个部份在主机厂装配可能存的配合质量问题,降低了主机厂的装配成本;总成中的铆接工艺采用八方圆形扣铆工艺,替代了六方冲铆工艺,使得支承套与耐压软管铆接后的拉脱力由5000N提高到8000N以上,轴芯与连接拉杆铆接后的拉脱力由8000N提高到11000N以上,同时避免了连接处受力和变形不均匀而导致的卡滞、卡死等情况的出现;摇臂上设有孔,该孔与操纵杆上的末端进行配合之后再进行焊接,可以保证摇臂与操纵杆焊接强度达到5000N以上;软轴与底座连接处由固定式连接改为半球铰接式连接,解决了轴芯与支承套摩擦导致的轴芯的早期磨损,提高了软轴轴芯的使用寿命;并且,耐压软管与轴芯均采用多层结构,它们的配合能大大减少阻力和空行程,提高负载效率和使用寿命。
综上,本实用新型工程机械操纵机构总成将操纵机构、推拉软轴两部份合为一个模块,降低装配成本,避免出现装配配合问题,同时结合八方圆形扣铆工艺增强连接处拉脱力,保证使用寿命;耐压软管与轴芯多层结构配合,减少了阻力和空行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程机械操纵机构总成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程机械操纵机构总成的I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程机械操纵机构总成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程机械操纵机构总成的操纵杆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程机械操纵机构总成的软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工程机械操纵机构总成轴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工程机械操纵机构总成耐压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部分名称及序号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金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市金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99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