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掘进机托载式升降运移支架机械手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6588.1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7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郑东风;周斌;翟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东风;周斌 |
主分类号: | E21D23/04 | 分类号: | E21D23/04;E21D23/08;E21D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郑华清 |
地址: | 250013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掘进机 托载式 升降 支架 机械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工程安全高效快速施工的机械化作业工艺及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掘进机托载式升降运移支架机械手。
背景技术
地下工程综合机械化掘进施工工艺,因其安全可靠、单进效率远高于传统的炮掘工艺,目前已被广泛推广应用。综合机械化掘进施工工艺一个循环的主要耗时在于掘进机截割和巷道支护。如何实现掘进机截割与巷道支护平行作业,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国内外采矿界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产生了很多技术与装备。其中主要的技术点涉及两个方面,即快速实施安全可靠的临时支护和掘进机截割与永久支护的平行作业。
临时支护是为防止巷道开掘后围岩冒落坍塌伤人,为保证永久支护作业人员的安全而设的,对于开采深度较浅且围岩强度高、开挖后自支撑稳定可靠、地质构造简单等适合条件,可以不作临时支护,直接进行永久支护,一般情况下的巷道施工在巷道开挖后要先在掘进迎头附近实施临时支护,在临时支护的保护下实施巷道的永久支护。
现有掘进巷道临时支护方式主要有6种类型:
1、传统的临时支护方式有吊环加钢管(或导轨、型钢)等,通过前窜钢管(或导轨、型钢)等再加护顶材料临时支护顶板。
2、掘进机机架式托梁护顶方式。
3、掘锚一体化掘进机。
4、前后推拉式或成对交替迈步式液压自移支架。
5、德国研制的单轨吊架棚机。
6、TBS遂道施工掘进机临时支护形式。
现有临时支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的临时支护前窜时需人工铺网、上接顶材料,劳动强度大,空顶下作业不安全,对顶板支护力几乎没有,只能对作业人员起到有限的保护作用,常出现现场作业人员图省事、怕麻烦、不使用现象。
2、掘进机机架托梁式临时支护,铺网作业仍在空顶下,支护面积达不到全断面,机架强度及与掘进机连接强度受限,支护力很小,实施临时支护及永久支护时掘进机就无法平行作业。
3、掘锚一体化掘进机。从六十年代第一代掘锚机诞生至今已进行过两次变革,第三代掘锚一体化,虽然实现了掘锚平行作业,但锚杆空顶距大,一般在1.2-1.5米以上,支护不能紧跟迎头,所以,仅适用于釆深不大、矿压小、围岩条件较好的大断面矩形或梯形巷道,因此,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像我国绝大部分矿区及德国、波兰等国家开釆深度较深,矿压大,围岩松软破碎等条件,锚杆密集,甚至还需要掛网、锚索支护,支护工作量大,不仅空顶距离满足不了要求,支护时间远大于截割时间,也很难与截割同步。
4、前后推拉式或成对交替迈步式液压自移支架,每一个循环对顶板反复支撑一次,易破坏顶板,不利于对顶板的支护,顶板条件不好时,必须停机支护,不能实现掘进机截割与永久支护平行作业。
5、德国研制的单轨吊架棚机。可以实现永久支护的机械化操作,避免人员进入无支护区作业,但该设备结构太复杂,外形尺寸大,只能适用于大断面巷道施工,支护与掘进截割在同一区域,相互干挠,影响平行作业效率。
6、TBM岩石掘进机有敝开式、双护盾、单护盾等,遂道施工临时支护形式是与全断面截割掘进机一体化的支护方式。该支护方式掘进迎头对顶帮的支护是通过护盾全长对围岩的整体支撑、收缩、前移、再支撑,反复支撑易破坏围岩,仅适用于拐弯曲率半径大、大断面、围岩条件较好的遂道施工,遇断层、破碎带易被卡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一种掘进机托载式升降运移支架机械手。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掘进机托载式升降运移支架机械手,包括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上面设有导轨,所述的导轨上面设有一个能沿其来回运动的载架小车,所述的载架小车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能前、后来回运动;且在载架小车的前面设有一个由驱动装置驱动的前后移动的移动梁。
所述的支撑架为两个相互平行的纵梁,在所述的纵梁上设有导轨,且在支撑架的末端和中部分别设有与两个纵梁相联的两个横梁。
所述的驱动装置为多级伸缩千斤顶组,包括千斤顶II和千斤顶III,所述的千斤顶II的缸体固定于横梁III和横梁II之间,千斤顶II的活柱驱动移动梁,实现移动梁与支撑架的相对运动;所述的千斤顶III的缸体固定载架小车的底部,并在千斤顶II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千斤顶III,通过千斤顶III的活柱驱动,使得载架小车与移动梁能够相对运动。
所述的驱动装置为钢丝绳滑轮牵引驱动装置,或是链条齿轮牵引驱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东风;周斌,未经郑东风;周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65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