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稳定杆支架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1482.2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1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许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21/055 | 分类号: | B60G21/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稳定 支架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稳定杆支架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悬架系统中的稳定杆与衬套装配后,通过支架将其与车身或车架相配合,固定在车身或车架上,装配过程中,需要衬套与车身或车架的配合紧密,并且对车身或车架的配合面要求较高,如果衬套与车身或车架的装配面不满足配合要求,会影响衬套的使用寿命及功能,最终影响整车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装配精度高、使用寿命长的汽车稳定杆支架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稳定杆支架组件,包括:衬套;以及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连接,所述衬套设在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之间,其中与所述衬套相邻的所述上支架边沿和所述下支架的边沿均设有与所述衬套相抵的翻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稳定杆支架组件,通过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上的设置翻边,使得衬套与上支架、下支架配合的更加紧密,避免衬套沿轴向方向移动,提高了衬套的使用寿命。此外,采用铆接的方式将上支架与下支架连接,可以避免装配过程中汽车稳定杆支架组件发生形变,使其满足汽车的装配精度,从而提高了整车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通过铆接螺母铆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支架构造成中部为拱形部,所述上支架两端具有与所述拱形部连接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翻边设在所述拱形部的周缘,所述衬套设在所述拱形部内,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下支架铆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支架中部设有伸入所述拱形部内且顶端与所述衬套接触的凸出部,所述下支架两端具有与所述凸出部连接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翻边设在所述凸出部的边沿,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铆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拱形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均为一体冲压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六角形沉孔,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有与所述六角形沉孔相对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通过穿过所述沉孔和所述通孔的铆接螺母铆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衬套为橡胶衬套。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汽车稳定杆支架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汽车稳定杆支架组件的上支架、下支架以及铆接螺母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汽车稳定杆支架组件与稳定杆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汽车稳定杆支架组件100,
衬套10,
上支架20,拱形部21,第一安装部22,沉孔23,
下支架30,凸出部31,第二安装部32,通孔33,
翻边40,
铆接螺母50,
稳定杆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14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挡水条及设有该挡水条的车辆
- 下一篇:小型激光雕刻机用圆柱体滚轴